翻新时间:2023-08-0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2、学习谴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法,通过引导想像(如百草园的美景)、动手实践(如雪地捕鸟)、模拟表演(如私塾先生读书),并通过口头造句、书面写作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变“讲堂”为“学堂”。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性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赏析课文
1、详学“百草园”部分:
⑴ 作者回忆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标题?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答案不求一致:有《我的乐园──百草园》、《童年的乐园》、《童年趣事》等。
⑵ 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
第2段。
学生齐读第2段。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百草园”的美景,并给学生时间,将之扩写得更细腻逼真,富有诗情画意的想像引导和扩写训练,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增添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⑶ 讨论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⑷ 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仿例造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⑸ 春夏时的“百草园”是如此美丽迷人,充满趣味,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
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捕鸟时紧张而又愉悦的心情。并准备竹筛、短棒、长绳等捕鸟用具,让学生按照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动手演示捕鸟过程。这样,既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体会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连贯,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增添了课堂情趣。
印发或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的片断,与课文比较阅读,扩大阅读面。
2、略学“三味书屋”部分:
讨论:
⑴ 私塾先生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表现?
读书的样子。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描写,模仿先生读书的样子。
⑵ 描写了教书先生的哪些方面才使人物形象如此生动形象?
答案略。
小结:作者并未表现出对私塾先生的厌恶感,尽管先生有些迂腐、古板,但不失为是一位教学认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鲁迅看来,“三味书屋”的生活和“百草园”一样,是值得留恋和回忆的。
三、拓展延伸
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四、布置作业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鲁迅童年的欢乐,同学们也是刚刚走出童年的大门。童年就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幻想、冒险;有晚归的牛羊,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童年,浓缩了一段令人回味留恋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美丽迷人的童话。童年的幻想多彩诱人,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同学们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把童年的趣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和鲁迅先生一比高低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蜗牛
- 我学会了骑车
- 调皮的我
- 小金鱼
- 我
- 打雪仗
- 发 奖
- 我的妈妈
- 秋天
- 这就是我
-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 可爱的小乌龟
- 别开生面的运动会
- 可爱的小闹钟
- 读《两只小鸭子》有感
- 民事再审制度重构的思考_民法论文(1)
- 再论工伤与雇佣损害赔偿之区别/左志平经济法论文(1)
- 银行对经营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周海林经济法论文(1)
- 关于证券法修改的若干看法经济法论文(1)
- 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孙永石经济法论文(1)
- 针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一点思考/李建胜经济法论文(1)
- 国际金融电子化法律问题论纲/黄忠经济法论文(1)
- 从海权和社会转型的角度看郑氏水师经济法论文(1)
- 经济法学评论第一卷卷首语经济法论文(1)
- 解读“非公有制经济36条”的法律意义经济法论文(1)
- 浅谈货款诈骗犯罪的预防/罗永洪经济法论文(1)
- 右派凯恩斯”反对“左派货币主义”经济法论文(1)
- 劳动法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经济法论文(1)
- 完善劳动合同立法 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经济法论文(1)
- 环境立法经济手段的运用经济法论文(1)
- 《小熊住山洞》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四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二
- 《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三
- 《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八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三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五
- 《雪地里的小画家》片断赏析
- 《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二
- 《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