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与端木蕻良
翻新时间:2023-08-01
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与端木蕻良
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他们有的未正式加入“左联”,但其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正是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东北作家群里,还有《憎恨》集的作者端木蕻良(生于1912年)。其中,《鹭湖的忧郁》一向为人称道,这是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像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有一个“朋友”
- 神奇的海洋球
- 我的妹妹
- 我的爸爸
- 桔树
- 一张旧照片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
- 我读书我快乐
- 给温总理的一封信
- 吹泡泡
- 永远把秋留住
- 摘葡萄
- 可爱的妹妹
- 蚂蚁的建议信
- 我发现……
- 财政分权理论及其发展述评
- 论地方财权的确立及预算法的完善
- 翻译标准的双向系统
-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归化翻译
- 走进化学新课程 用好化学新教材
- 论翻译者的个人风格
-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 论图式理论对新闻英语翻译的影响
- 公益性建设项目拆迁法律制度研究民法论文(1)
- 近十年晚清财政史研究综述
- 关于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变革的思考
- 西方主要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及借鉴意义
- 综合立理科教材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 动物词在汉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二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片段及其评析
-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三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一
- 《月亮的心愿》教案2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1
- 《看电视》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5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4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一
-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二
- 《月亮的心愿》教案1
-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2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3
-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