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2、难点:

体会文中几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背景资料(任选一个以上),参考题目如下:

1、“九一八”事变。

2、抗日战争。

3、日寇在中国的暴行。(叙述一则事例)

4、中国军民英勇、顽强抗日的故事。

5、东北抗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创设特定气氛。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体会文中充沛的感情。

2、学生反复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充分领会本文所蕴涵的情感。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找出文中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如:

⑴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这句运用拟人手法,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直接对着土地倾诉了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打动了人心。

⑵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东北那特有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让人浮想联翩。

⑶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运用排比,形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强调了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等等。

2、学生讨论:

⑴ 如何理解本文标题——土地的誓言。

⑵ “我常常感觉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分组讨论后,每组推举一名同学回答。

3、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

四、体验反思

1、联系实际,说说如何与侵略者作斗争。

2、通过本课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内容、写法等)

五、延伸阅读

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与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作比较,看看两首诗表达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11月17日。

(选自《北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月初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谈谈我
慢节奏的林雨涵
美好的心灵
我的“保镖”
我家的“活宝”
我的好朋友
增肥进行曲
贪吃的妹妹
坚强的小女孩——观四川大地震有感
“汽车男人”“卡门”
多嘴的王子璇
九十九点五
难忘的绰号
我永远铭记着您
以百姓的眼光看经济——简析电视财经节目探路民生
论析网络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危机信息人际传播机制探析
浅谈贵州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期间工作综述
论析公民社会、公民文化与善治
试论尊重劳动的道德价值
简析公民文化视角下的公众监督
论析公民文化权利与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
报刊语言的特点及演变日趋时代化
试析从我国传统文化角度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论析条件反射理论视角下的广告传播
浅析公民权利与公民道德
改革开放三十年:简析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与提升
浅谈对遂宁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论析信息素质定义的发展与评价标准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