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社戏》课文知识点
一、社戏简介
绍兴旧时农村,为了祈求平安而在社庙戏台上演的戏,又叫“平安戏”。当时乡村分为一个一个的“社”,每个社设有社庙,大都面河而筑,前面留出大片空地,对面临河筑一个永久性的戏台,台柱是用石头的,不会烂。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河上。
演社戏带有祭天地、敬鬼神的性质,目的是祈求全社太平、富足,所以是全社的人家捐款公演的。戏班是出钱请来的,大家都演绍剧,如“龙虎斗”(其中有一句唱词,就是阿Q常常哼的“我手执钢鞭将你打”)、“无常”等等。
演社戏的日期不固定。一般在丰收以后的农闲季节,一演就是好几天,至少一天一夜。各村的人往往今天在甲地看,明天到乙地看,过几天又到丙地看,亲朋好友互相邀请招待,非常热闹。看时可以在岸上用门板搭着台坐看,也可以在河中的船上看。戏台四近歇满了各种各样的饮食担。稍远一点,则有算命看相之类的测字摊。一些闲汉便临时凑桌赌博,输光了钱便去看戏。
二、罗汉豆解释
即蚕豆,又称胡头、佛豆、倭豆,绍兴人叫罗汉豆。在绍兴也有“蚕豆”的名称,但那是指豆荚比罗汉豆小得多的豌豆。
罗汉豆,在绍兴农村冬季作物中占极大比重,除小麦、油菜外,最多的就是罗汉豆,整亩整亩的种,也有同其他作物套种的。因为种的普遍,所以收获和吃食罗汉豆,在绍兴农家生活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农历立夏前后,过冬的罗汉豆成熟结实,这时带露摘下,剥开豆荚,取出绿宝石一般的豆粒,和水落锅,煮熟后略洒盐花,食之甘美无比,这叫吃鲜罗汉豆。因为鲜罗汉豆甘美异常,所以农家常用以赠送给居在城里的亲戚。
罗汉豆若是在枝上养老再摘下,便叫老罗汉豆。老罗汉豆去荚晒燥,可以盛罐贮藏,随时取用。一直吃到第二年鲜罗汉豆上市。老罗汉豆在乡间常炒成“炒罗汉豆”食用。在城里特别是咸亨酒店一类的小酒店里,则常用以制成“菜豆”、“茴香豆”、“兰花豆”等等,作为常年预备的“过酒坯”(下酒物)。
三、什么叫“弄潮的好手”?
在潮头搏浪嬉戏,叫弄潮。绍兴濒临钱塘江及其支流,涨潮时海水灌入,常在沿途激起堤坎一般的白花花的“潮头”。潮头呼啸奔腾,卷裹着大量鱼虾。海边农家子弟常在涨潮时,乘着潮头,兜捕“潮头鱼”,同时做出种种动作,以适应这种惊险的作业。弄潮是极其危险的,旧时为此丧生的事时有所闻,但那些弄潮的好手并不在乎,他们在弄潮时应付自如,如履平地,偶有意外,也能化险为夷。据传,当时绍兴有个弄潮尖子,能够背下游坐于潮头,由潮头推着上溯四五里,上岸时眉毛不湿,面无惧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1次坐飞机
- 我的好朋友
- 《海洋动物园》读后感
- 动物园
- 我
- 漂亮的小脚印
- 老鼠120
- 压腿
- 未来的汽车
- 三只狗
- 做家务
- 小山雀学飞
- 东方明珠
- 可爱的大熊猫
- 美丽的江津
-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档案编研选题
- 改革机关档案管理,推动电子政务发展
- 如何解决基层国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浅析规范企业档案管理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无线通讯技术在档案馆库房温湿度监测中的展望
- 影响医德档案管理因素分析
- 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初探
- 浅谈档案工作者在档案信息化中的素养要求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档案特藏
- 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 私营企业档案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会计问题
- 试谈办事的学问
- 湖北省召开气象学会秘书长、专业委员会秘书会议
- APP双周推送 车主秘书”&“慢镜捕捉”等
- 《比尾巴》片断赏析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七
- 《阳光》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九
- 《影子》第二课时
- 《影子》
- 《比尾巴》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
- 《影子》片断赏析
- 《阳光》片断赏析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六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比尾巴》第一课时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