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桃花源记》教学杂谈

《桃花源记》教学杂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桃花源记》教学杂谈

〖谈谈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设置程序性问题,启发学生探究

学习从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当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设置一些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学习探究。在这些实质性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按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教师自己的思路,再设置一些程序性问题进行引导。程序性问题是从实质性问题开始的,是探索实质性问题的过程,应逐渐推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教《桃花源记》,如果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高品质的实质性问题:“作者描写世外桃源的目的是什么?”教师不要马上回答他,而是引导大家来帮助解答。学生1可能会回答:“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学生2、学生3可能会有其他回答……)教师据此深入地问学生1:“作者为什么要向往和追求理想社会呢?”学生1可能会回答:“因为当时社会太黑暗了。”那么教师再追问:“这个意思文章里有没有描写?”学生1马上会回答:“没有。”教师再深入地追问:“为什么不正面揭露?”学生1可能会回答:“现实不允许。”或者“正面揭露会招致祸害”等。教师可以让他谈谈陶渊明辞官回家的经历来印证。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学生1:“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因为问题有点难,可能一时答不上,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回答,学生七嘴八舌,应该会有人答出:“含蓄。”至此,教师可以总结说:“这篇文章不是直接地,而是比较曲折地反映了社会。读懂这篇文章就要透过文本,掌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深意。正面文章反面看。感悟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然后,教师可以按照这个方式继续追问学生2、学生3的看法。这是按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设置的程序,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思维,深入地探究问题。

这是线性引导,教师还应该作多维引导。因为作品的形象和含义是多层面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平直的,也有曲折的;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 看,又往往不同,这样,答案就必然是丰富多彩的了。

〖如何让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文言文的要求是:“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熟读背诵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巩固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是其他任何教学活动所不能取代的一种训练。学生只有熟读背诵,加深了理解,积累了知识,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做到熟读背诵,也要注意从趣字上做文章。如教《桃花源记》时,我采用让学生表演的形式,分别扮成渔人、村中人、太守和刘子骥,模仿他们各自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就把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感非常清晰的再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就水到渠成。

〖中学语文课的导语艺术〗

(三)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通过讲故事引入正题。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从与课题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故事(科学发现史的典故,趣闻轶事,寓言,笑话等)出发导入新课。这种导入,不仅符合中学生认知的心理轨迹,还能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如教《桃花源记》,教师空着手走进教室,同学们对教师的异常表现十分奇怪。“这节课我来讲故事。”教室里立刻活沃起来。“讲故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哪些学生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举手的同学不多。我接着说:“那现在就请大家查查这条成语的含义。”

一阵快速的翻检之后,我继续说:“今天我就是想给大家讲‘世外桃源’的故事。”于是我便依照课文内容,加入自己的发挥,以讲故事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讲给学生听。讲完后我说:“老师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故事的呢?它呀,就是我们课本的第20课,是篇古文。”话音刚落,学生便迫不及待翻书。这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朗读、翻译、讲析。

可喜的是,故事不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独立理解文言实词也很有帮助。翻译、复述以至背诵都非常顺利,学生不觉得像以往学习古文那样艰涩。可见,凡是像《桃花源记》、《狼》这类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都可采用这种导入方法。

〖我的教学理念──浅谈语文创新思维培养中的辩证法〗

在语文创新教育中,教师要根据辩证法的规律,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前人的结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索,有所发展,有所开拓,达到创新。如教《桃花源记》,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了作者描绘的桃花源是对当时黑暗社会批判的现实意义之后,出示“桃源猜想”的题目,──现代人访桃源。让学生假设自己的身份,有个学生假设自己是企业家,眼中的桃源:

1、自然景美,空气清新,有丰富矿藏,珍稀动物,无污染,民风淳朴,一片和平安宁的景象。

2、人愚昧,保守,经济文化落后,没有纸、书,农业落后,无工厂、学校、商店、医院,没有电气化,不懂科学,原始生存状态。这就说明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社会理想的积极性和局限性都有正确认识,体会到它既代表和平、自由一面,又带有原始共耕的痕迹。同时,还融进了自己的理解、评价和创造,体现出现代人对桃源的认识:既向往又不满。显然,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辩证思维得到了培养,批判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有效的保证了批判的正确性,以利于发展创新思维。如果只强调批判,就可能怀疑一切;如果只会认同,那是盲从。这都有失偏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坐在妈妈的身后……
吃萝卜
我给车子美容
我来到了未来世界
菊花节开幕式
五官“罢工”
生命在于运动
长大做什么
难忘的一次跑步比赛
整嫂记
秋天的云台山
青蛙放生记
精彩的的开幕式
风雨无阻
她的坚强让我敬佩
试析生命关怀视阈下残疾人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究
试析民办普通高校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简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初探
浅谈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继续坚守师范性教育的思考
浅析“90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探讨
试析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
浅析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试析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试析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试析德育内稳态理论建构及其价值
简论成人教育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分离的探析
试析情景认知理论与高校英语翻译教学
论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试析生态主义文化观与大学外语教学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习题精选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