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0

《雪》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本课的教学创意主要在于教会学生在“朗读”活动中学习散文诗。这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朗读方法,在诵读──比读──扩读的分步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品味语言内涵,理解作者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冬日里,最让人感动的是落雪,那晶莹剔透的小精灵,从空中飘飘洒洒,悄然而至。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妆素裹,让人情思飞扬。面对这银白的世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雪》,去领悟一下鲁迅笔下的雪景吧!

二、速读──感知文意

1、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全文,学生听读,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的特点,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飞雪的鲜明景致。

三、比读──品味语言

1、读描写南方雪景的部分:

分小组探究相关问题:

A、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有着怎样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B、花丛中纷飞喧腾的蜜蜂给这幅雪景带来了些什么?

C、为什么要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塑雪罗汉的情景?

D、你能感受到在描写南方雪景的过程中,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吗?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肌肤”一虚一实,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忙碌的蜜蜂,塑雪罗汉的孩子,使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江南的雪给作者的感觉就是美艳、绚丽、有趣,但她的这种美因为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那么北方的雪是不是能洗却作者心中的遗憾呢?

2、读描写北国雪景的部分:

分小组探讨相关问题:

A、作者是怎样描绘朔方的雪?它引起了你哪些联想?

B、作者称颂的“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北方的雪的特征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3、女同学诵读写江南雪景的部分,要尽现其温婉恬静的美感,男同学诵读写北国朔雪的部分,要读出雄浑峻伟的气势。

4、合作研讨:

A、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有何目的?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

(“南方的雪”,它是一种美的象征,但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长久的保持;而“朔方的雪”虽然孤独,不被理解,但有一种战斗的豪情,一种澎湃激昂的斗志,使人联想到那艰苦卓绝又令人神往的战斗。也可以这样分析,“南方的雪”是作者向往的美好理想,他憎恶把朔方的雪花变得孤独和冰冷的严酷的冬天,他要用战斗来实现理想)

B、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什么?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朔方的雪花”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俨然个斗士,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鲁迅的前行动力 )

四、扩读──延伸拓展

请同学们阅读选自柯蓝的散文诗《雪》,比较在内容和写法上与课文有何相同之处:

雪花来了。满天遍野地来了。

从最高的地方落下来。从最纯洁、最净白的地方落下来,落到每一个角落,落在一切的上面……

雪花,你总是在一切上面的。你总是最洁白的。谁损害你,把你弄脏了,你就溶化了,流着泪走开了。

雪花呵。我看你有一颗心:

有一颗把一切黑暗变白的心。

有一颗把一切不平都填平的心。

有一颗要把一切都包藏在你怀里的心。

你虽然如此寒冷,也还有一颗知道温暖的心……

鲁迅笔下的雪,是鲁迅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柯蓝的《雪》让我们看到了冰冷的雪也有一颗把一切黑暗变白,把一切不平都填平,把一切都包藏在你怀里的温暖的心……两文都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在细节和动态描写中创造美的意境。另外,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柯蓝的散文诗的语言简练 。

五、课后练笔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象作文。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寻读──缩写”、“精读──仿写”、“研读──扩写”的活动中,把握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步骤〗

一、寻读──整体感知;缩写──概括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说出作者描绘的两幅画面。用缩写的方法,概括这两幅画面。

(江南雪景的优美,朔方雪景的壮美)

二、精读──赏析画面;仿写──写景练笔

教赏析的方法:

可从修辞手法、词语的运用、构思的精妙,情感的体现等几个方面来赏析文章的美点。这篇散文诗用富含生命力的比喻,生动的描写写出了江南雪的“滋润美艳之至”和北方雪的“孤独”。仿写要求: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写景短文。

三、研读──品味内涵;扩写──把握主旨

讨论:

文章在江南与北方雪景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文章的主旨句研读。扩写主旨句。

(那是孤独的雪,它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那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它是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狐假虎威
迷人的夏天
夏天的凤凰广场
我喜欢吃的水果
小鸟受伤了
好吃的西瓜
夏天来了
夏日的凤凰广场
冬冬是个懂事的孩子
难忘的生日
夏天的凤凰广场
我喜欢吃的西瓜
大树爷爷脱险记
我喜欢吃的芒果
小河边
多元化目的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7)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8)法学理论论文(1)
辩诉交易中国化之契约观视角(4)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9)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4)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4)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物权法应当规定海域使用权制度法学理论论文(1)
辩诉交易中国化之契约观视角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8)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5)法学理论论文(1)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5)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3)法学理论论文(1)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
《称赞》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1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
《酸的和甜的》教案2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