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传统节日变成美食节是民族的悲哀

传统节日变成美食节是民族的悲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2

传统节日变成美食节是民族的悲哀

中秋节──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美好希望的节日,正一步步沦为“美食节”。一直关注民俗的著名作家冯骥才日前说,节日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盛典,它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当务之急要还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它们一个“本真面目”。

冯骥才说,人们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价值是节日里最主要的核心,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讲表现得更为鲜明,更具特色,比如老百姓必定要吃的中秋团圆饭和春节年夜饭,即使不能来也要“千里共婵娟”,心也是要在一起的,这也是中秋节和春节产生和被重视的原因,这个需求是一种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是我们这个民族五千年来聚而不散的最大的精神内核。

他说,一个节日是有很多载体的,它必需有传说,必需有故事,比如中秋节有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端午节有屈原投江。二是它必须有活动和仪式,如歌舞、赛龙舟、踏青、登高、插柳、插艾、插茱萸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有丰富的内容,而且这些都是能创造和表现出中华民族那种文雅、雍容、浪漫的气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这些节日是与大自然相和谐的,是天人合一的,在这些节日里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需求,寄予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理想和祝愿,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的很多传统节日中断了,有些甚至已经名存实亡。对此,冯骥才认为,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中断乃至消亡,实际上是它的精神内涵被人们忘记了,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秋节是要赏月的,古时过节,人们在种满桂花树的院子里赏月,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对月高歌,把酒问天,是非常美的。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亮起来的城市,到处是闪耀的霓虹灯和林立的高楼大厦,被遮挡住的月亮不容易看到了,人和月亮疏远了,所以人们赏月这种兴趣也就渐渐地淡了。二是人们没有自觉地认识到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节日不过就是吃点好东西,穿些好衣裳,由于忽视了这些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这些节日被我们人为地淡化了,尤其是进入商业化社会以后,传统节日被推向了市场,成了商人赚钱的一个时机,这样的结果使很多文明在某些方面中断了,这是我们追求物化的结果。

“所以,很多时候老百姓过节时常常感到很失落,不知道节该怎么过了,这种失落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落。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埋怨年轻人,文化和文明的传承需要一代人告诉一代人的,老一辈不说,年轻人不会了解,如果连老一辈都稀里糊涂,再谈传承和发展就成了一种奢求。”

冯骥才最后说,现在过节,很多人把其中的文化内涵摈弃了,就剩下月饼、年夜饭、粽子、元宵,每一个节日都只剩下一种食品,基本上把中华民族这些传统的节日变成了一个个美食节了,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节日,要研究我们的节日文化,创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它们一个“本真面目”。一个民族的文化光靠几个人呼吁是没有用的,它需要整个民族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自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件事情教育了我
霸王花——仇老师
青岛极地海洋世界
虹猫七侠闯天涯第五卷
家有儿女第I部 第1集
《下雪的早晨》仿写
小院的那片菜地
傍晚
公园的秋景
梦见UFO
春节联欢晚会
“三国”争霸
虹猫七侠闯天涯第四卷
人生就像大海
我的爆丸小子
浅谈新农村建设与村庄规划
完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现实抉择
浅谈对农村信用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浅探棉铃虫综合防治
蝗虫危害特点
浅谈农田土地整理工程监理经验
浅析新农村建设下的能源问题
雅场林场工程建设监理对策粗探
论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化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兵团城乡统筹发展
论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思考
论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浅析
论齐齐哈尔新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问题与对策
关于魔芋微球茎栽培试验研究
论国外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4第一课时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2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1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5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2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0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
《巨人的花园》快乐练习:同步达纲练习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3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4第三课时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