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8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与“马”有关的成语、谚语及典故,从而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
2、在反复朗读、诵读中,初步感知文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寓意。
3、积累并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作用(用法)。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及老师的指导,读懂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寓意。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体会其意义及作用。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自主探讨、教师引导。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由题目的“马”导入。
⑴ 与“马”有关的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走马观花,心辕意马,青梅竹马,马到成功,万马奔腾,龙马精神,汗马功劳,悬崖勒马,马不停蹄,千军万马,老马识途,人仰马翻”。
⑵ 谚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
⑶ 典故:“指鹿为马”,“拍马屁”,“露马脚”,“马虎”(老师补充)
2、“说”古代的一种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杂文,用以陈述作者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属议论文体。
二、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华丽空洞的文风,推行“古文运动”,提倡文学改革,其散文风格遒劲有力,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虽然才华横溢,但在仕途坎坷,多次自荐屡遭拒绝,后又遭贬谪,使其有怀才不遇之感,为此写了“马说”,我们看本文作者多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事情?
三、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点读(2人),其他人评价(从字音、停顿上)
2、自由朗读整体把握。
3、完整点读。
4、集体朗读。
四、疏通文章,初步感知
1、结合注意,疏通文意。注:边疏通边注意文言实词、虚词。
2、学生质疑,师生合作释疑。
3、教师与学生合作,重点理出“其”“而”“之”的用法。
⑴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章中,“其”“而”“之”的用法
表转折:“而山不加增”
而 表修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并列:“黑质而白章”
承接:“何苦而不平”
代词,惧其不已也。 代词: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其 之 助词:相当于“的”
加强语气:其若土石何? 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医之好治以及为功
⑵ 概括本文中“其”“而”“之”的用法。
五、主题探讨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但作者只是为了写“马”吗?他的目的是什么?以马喻人。
2、讨论:千里马,喻指谁?伯乐喻指谁?
3、讨论: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的心情。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
2、分析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千里马”的遭遇?
3、思考与练习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看漫画《假文盲》有感
- 模仿《手指》
- 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 第一次骑单车
- “端午”的名称奥秘
- 难忘的第一次
- 假文盲
- 难忘的第一次
- 巧写对联的书法家
- 第一次做饭
- 第一次尝试
- 由《假文盲》联想到的
- 难忘的第一次
- 手指
- 五个手指头
- 音乐考古学的六个课题的研究综述
- 民间小戏音乐探索
- 声乐演唱的情感艺术
- 城市轨道交通全面质量管理初探
- 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测量基准的建立与一期铺轨前复测分析
- 中国好声音对声乐教学的启发
- 中国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的美学研究
- 器乐学习效率的提高的方式
- 合唱培训中声乐教育的手段概述
- 重庆轻轨较新线倒T形PC轨道梁设计研究
- 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的实用性
- 辽宁群众歌咏活动的现状的文献综述
-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
- 浅谈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 探析当代通俗古典音乐
- 《找春天》 课外日记:春天来了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风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在哪里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走来了
- 《找春天》延伸学习:有关春天的谚语
-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是这样来的
- 《找春天》 课外日记:学生日记
- 《找春天》说课设计之一
- 《找春天》教学有感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字成语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雨后
-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姑娘又来了
- 《找春天》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