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送东阳马生序》写法特点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著名的赠序,它的写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行文紧凑,结构严密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的。起笔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嗜学”与“家贫”相矛盾,引出求学的勤苦:手自笔录,虽苦不怠,走送不逾期。结果是“遍观群书”,接着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要“趋百里外”去向“先达”求教,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既说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难,又表现了作者求知的渴望与决心。下边具体写从师求教的道路之苦。行“深山巨谷”,冒“穷冬烈风”,“足肤皲裂……四肢僵劲”写出了跋涉的艰难。接着叙述了求学时粗劣的衣食、简朴的生活。最后以“勤且艰”总括全段: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才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原因。第二段写今日大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上段作者昔日之艰难对比,得出用心与否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这一结论。第三段在前两段对比的前提下点明写这篇赠序的背景和意图:先赞马生善学,然后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明意图。
第二,对比鲜明、说服力强
文章第二段写今之大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和第一段作者昔日学习的艰难对比推导出极有说服力的结论。用有“廪稍之供”“葛裘之遗”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緼袍敝衣”对比。用“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行深山巨谷”对比。用“未有问而不告”与“未尝稍降辞色”“叱咄”对比。用“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和“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层层对比得出了在昔日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的结论,极具说服力量。
另外在第一段中还用作者自己粗朴衣食与同舍生玉食锦绣相对比,得出“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的一心向学的结论。
第三,叙议结合、突出中心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生动具体;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思想。例如在对比自己同那些被绮绣、沃甘肥的同舍生之后,点出了甘于敝衣、粗食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者”就是进德修业,简要的议论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志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树根和树叶
- 小仓鼠
- 牛
- 有意思的小鸡
- 秦兵马俑(导游词)
- 我的小伙伴3
- 暑假里的收获
- 暑假生活剪影
- 太空城的保险公司
-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 有趣的鸽子
- 飞向月球
- 我把机会错过了
- 我家的小鸭子
- 幸福岛的沉没
- 高师音乐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师范性”的培养
- 论想象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 浅谈感悟中国现代音乐的真谛
- 从创作角度谈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走向
- 在“玩”中学习音乐——谈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 浅谈舞蹈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 关于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探讨
- 浅谈普及中小学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 古诗词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引述
- 浅析音乐听觉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 气质因素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 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
- 论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不平衡现状及解决方案
- 戏剧导演手法在编舞中的运用
- 《棉鞋里的阳光》老师语录
- 《两件宝》
-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字词梳理
- 《棉鞋里的阳光》作者简介
-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字词的意思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二)
- 《胖乎乎的小手》趣闻故事 席间怀橘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一)
- 《棉鞋里的阳光》整体阅读感知
- 《棉鞋里的阳光》仿写作文
- 《棉鞋里的阳光》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棉鞋里的阳光》读后感
-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问题探究
- 《棉鞋里的阳光》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棉鞋里的阳光》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