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30
谈杜牧七绝诗的艺术性
杜牧的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他的七绝诗尤为后人所称道。杨慎论唐人绝句时说:“擅场则王江宁,骖乘则李彰明,偏美则刘中山,遗响则杜樊川。”这种评论是比较公允的。杜牧七绝诗好在哪里,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以“远韵远神”概括,未免笼统。杜牧七绝的艺术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杜牧的七绝诗,就其内容可分为咏史和写景抒情两大类。
他的咏史诗,善用翻案法,令人耳目为之一新。“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见解颇为独特。杜牧少有大志,注说兵书,向往贞观遗风,此诗便意在表达恢复唐朝国势的政治抱负。由此可见,他的咏史诗往往具有鲜明的政治针对性。
在杜牧的七绝中,最能代表他的诗歌成就的还是写景抒情诗。杜牧的七绝写景,画意浓厚,形象洋溢着勃勃的生机,明丽的画面则给人隽秀之感。他的诗有的如姑苏名园,小巧别致,饶有情趣;有的似太湖奇石,平淡中见雅致,不经意处见匠心。在他的笔下,既有“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的汉江春色,也有“马放平沙夜不收”、“塞垣高鸟没狼烟”的边塞奇观,极尽画工之妙。其实,杜牧本人就是丹青能手。据《画史》载,宋米芾就曾称赞杜牧所摹维摩画像“精彩照人”。诗画兼工的杜牧,把诗画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诗中有画的独特神韵。
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写过一首《齐安郡后池绝句》,便鲜明地体现了杜诗的这一特色。诗云: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全诗设色精绝,浓而不艳,以绿为底色,泼笔涂抹,以鸳鸯之“红衣”与盈盈绿水相映衬,呈现出清丽和谐的格调。而杜牧又从动态把握意象,使景物生意盎然,栩栩如生,尤其是一个“透”字,一个“弄”字,一个“浴”字,虽只有寥寥数笔,却境界全出。夏莺鸣啭,又给画面增强了音响效果,静景、动态、声响通过诗画与画的纽带被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诗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加上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和细致的观察力,稍一涉笔,就描绘出一幅完整生动的画面,而江南烟雨美景、山明水秀,又为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才使他的诗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人称杜牧为“小李杜”,以与李商隐相应,究其风格,亦与遗山又些许相似,一是在色彩的铺染上,二是在句法的雕琢上。不过杜牧的七绝则更加峻切疏宕,蕴涵着深刻的思考,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而又明洁畅达的意境。王国维说:“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在杜牧的代表作《江南春》、《泊秦淮》中,虽明为写景,却以景寄情,抒发兴亡之感和世事哀音,真切动人。李遗山也擅长比兴寄托之法,然而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言:“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杜牧豪爽,有时逼似李白,即有忧郁,亦以旷达出之;李商隐则刻意追求深曲之风,含意朦胧,艳丽而略失于晦涩。
杜牧为了在诗中创造这种畅达的意境,往往选取的都是明朗的、给人以快感的景物作为意象,如“青山”、“夏莺”、“白云”等,即使是常写的“雨”景,也不见萧瑟之意,却多了些自然清新的趣味。
杜牧素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吴武陵称他“真王佐才也”,他对自己诗的风格也有“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飞谷”的追求。他的诗明快向上,即使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也不例外。如《胡晚题韦家亭子》中,诗人结句振笔直上,描绘了“曲渚飘成绵一张”的景象。《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是悼亡之作,眼前是秋风飒飒,而诗人想到的却是“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杜牧七绝诗的美,还表现在他那富有“立体感”的语言和拟人、比喻的手法,传出了自然景物的“神”。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一切诗文,总须立在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杜牧的语言,达到了“立”在纸上的功夫。
在《齐安郡偶题》中作者写道: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写得如此传神,很得力于“立体”的语言和比拟的手法。“回”、“背”二字一出,便觉荷已然活灵灵“立”在纸上,锻炼而不失自然之美,又巧妙地将荷背西风与人背世俗粘和得不见针脚,形成圆融一体的境地。
杜牧七绝中比喻恰到好处者,不乏其例:“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鶿》),把惊飞远去的鹭鶿喻为风中飘落的梨花,清新明朗;“水纹如燕参差池”(《江上偶见绝句》),以皱绸喻水波,新颖妥帖。刘勰《文心雕龙·比兴》中谈到比喻时说:“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杜牧诗之所以比喻自然贴切,就在于他的诗包含深情,感人至深。无论是“蜡烛有心还异别,替人滴泪到天明”,还是“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尤似倚楼人”,都可谓字字凝血。
《陈氏书录》评曰:“杜紫微才高,俊迈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正是对杜诗最好的概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和小丽
- 可爱的小猫
- 谢谢您,金老师
- 我的小不点儿
- 大话《毛遂自荐》
- 第一次遭遇“非典”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课间十分钟
- 真正的快乐
- 小康生活的我
- 献花
- 游彭州蟠龙沟
- 我的文明之家
- 今天,我真高兴!
- 夏夜
-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模式转变思考(1)论文
-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论文
- 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研究(1)论文
- 出口企业赊销交易的风险管理(1)论文
- 欧共体反倾销制度的突出特点(1)论文
- 美国众议院对自由贸易协议的态度:一个实证研究(1)论文
- WTO反倾销制度与竞争政策的关联与冲突(1)论文
- 我国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路径分析(1)论文
-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整车出口的影响及对策(1)论文
-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1)论文
- 加快中国
- 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研究(1)论文
- 国际贸易中的成本分析(1)论文
- 我国化工对外反倾销现状及效应分析(1)论文
- 我国玩具产业突破出口瓶颈的对策思考(1)论文
- 感受称赞的神奇魅力——《称赞》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 焕发语文课堂的魅力——有感于赵娣执教的《纸船与风筝》
- 《我们成功了》教学片断及点评
- 发展思维,感悟寓意——《我要的是葫芦》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之一
- 《我要的是葫芦》习题精选
- 从我道歉后——《清澈的湖水》教学片断
- 在情境中想象 在朗读中体验——二年级上册《称赞》教学案例
- 拼组 品析 感悟 朗读——《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 莫把误读当“新意””—《一株紫丁香》探讨
- 《蓝色的树叶》负面暗示过分, 如何利用它进行教学呢?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之二
- 《蓝色的树叶》课前导入
- 《酸的和甜的》词句教学之一
- 《我要的是葫芦》学习片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