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5
议论文知识:论证的思路和结构
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外,还必须合理安排它的论证结构。
合理安排论证结果,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这个总体设计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和材料,弄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
同学们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是对观点和材料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的一般认识上,于是只能把一个一个的材料罗列在那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不可能安排好它的论证结构,文章结构松散,势必缺乏说服力。
论证的结构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合理安排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用论证的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在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并列式
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就是并列式。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
1、是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
2、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
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可以灵活,但是应该考虑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一般的说,应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当然,有时几个并列的方面并没有程度的差别,安排顺序时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就可以,不一定有严格的次序。
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
二、对照式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三、层进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样的顺序,大致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一般思路。
为了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写议论文时常常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由读者熟悉的到读者不熟悉的顺序展开论述。
四、总分式
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就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有时是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
写议论文时,往往并不是单纯采取单一的论证结构方式,而是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当然,写议论文也并不是只有以上这几种论证结构,而且我们写文章时也不可能用这四种形式去硬套,内容决定形式,采用哪一种结构方式,首先取决于内容的需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再说一声“以学习为主”
- 日食
- 一年之后
- 我的妈妈
- 夏
- 《龟兔赛跑》续集
- 钓鱼
- 下雨了
- 夏天到了
- 父与子——一年之后
- 金色的海滩
- 公园的早晨
- 我的妹妹
- 小雷锋
- 一年之后
- 现代艺术感官特点及运用研究
- 我国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制度探讨(1)论文
- 地铁公共艺术的实用性
- 市场终端汽车营销取胜的核心
-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意识
- 论理性的有限性及其在公共生活中的调适
- 我国茶叶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对策
- 浅析如何提高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能力
- 浅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探析
- 汉语拼音R探讨日语汉字读音技巧研究
- 汽车营销中的联合营销策略
- 即兴演讲语言的变异修辞研究
- 进一步完善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 动画设计中线描艺术的运用
- 我国电力安全法规体系建设及发展初探(1)论文
- 《匆匆》教案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路》教案设计
- 《詹天佑》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学片段实录及教学反思
- 《落花生》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 《松鼠和松果》课堂教学反思
-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 《看雪》教案
- 《回声》教学设计
-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画》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