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记叙文的对话──从鲁迅《故乡》谈起

记叙文的对话──从鲁迅《故乡》谈起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记叙文的对话──从鲁迅《故乡》谈起

对话(包括一人独白,两人或众人对谈等),是记叙文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对话这种形式看来很简单,似乎人人都会用,都会写,但是要用得好,写得活,深刻动人,却颇不容易,需要费一番苦心。

试以鲁迅的《故乡》为例。《故乡》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全文主要是通过“我”叙述故乡的变化和“我”的感受。其中运用了许多对话:有“我”与母亲的对话,“我”与闰土的对话,“我”与杨二嫂的对话,以及“我”与宏儿的对话等。作者是怎样设计和安排这些对话的呢?在写作上可以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

鲁迅自己曾经说过,作品中写人物对话,应该做到即使不描写人物的模样,也应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故乡》中的人物对话正是如此。请看少年闰土的那些对话: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鸠,蓝背……”

“……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情色彩和浓烈的抒情气氛,而且安排穿插也比较自由。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这些对话生动、形象,从内容到语气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读了这些话,确实可以不必借助其他描写,便好象目睹了那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知识丰富而又纯朴热情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怎样才能写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呢?鲁迅在介绍他自己的经验时说,他写人物对话“决不说到一大篇”,而总是要经过精心的提炼和加工,“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如“我”和少年闰土有一个多月的交往,谈的话一定很多,但作者在写少年闰土时,只选择了他介绍如何捕鸟、检贝壳、看瓜、刺猹的几段话。因为这几段话,最能显示少年闰土的个性特征。写杨二嫂,则选择象“贵人眼高”、“阔了”、“三房姨太太”、“八抬的大轿”、“阿呀呀”、“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放松……”等这样一些特定的词语和句式,以充分揭示其尖酸、刻薄和贪小、势利的小市民习气。

为了使人物语言个性更鲜明,作者还采取了对比、烘托等多种手法。如写少年闰土,除了直接摘引出他介绍怎样“捕鸟”、“刺猹”等的对话以外,还穿插了“我”的问话:“管贼么?”、“他不咬人么?”并写了“我”听了闰土的介绍以后的反应和心情:“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等等。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对突出闰土的对话有对比和烘托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善于从人物的性格变化中来描写人物的对话。如少年闰土说话滔滔不绝,语气明快流畅;而中年闰土说话断断续续,吞吞吐吐,三句离不开“老爷”、“规矩”、“磕头”,谈起生活,则是“非常难”、“不太平”、“收成又坏”等等。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中年闰土的痛苦、麻木和迟钝,从前后对比中使人感到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简直判若两人。又如写“我”见到闰土,兴奋地喊道:“阿,闰土哥,──你来了?”闰土却恭敬地回答:“老爷……”这一问一答,深刻反映了“我”与中年闰土的关系的隔膜和变化。

此外,在对话的形式上,有的分行排列,有的不分行排列,有的注明说话人,有的则不注明。注明说话人的,或前,或后,或中,形式也不一样。这些并不是随意写来的,都和表达对话的内容、效果密切相关。最明显的是写杨二嫂出场一段话:

“我们坐火车去么?”

“我们坐火车去。”

“船呢?”

“先坐船……”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这里先是“我”和宏儿的“闲话”,说到“先坐船”,突然出现一声“哈!这模样了……”这是谁说的,没有交代,让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闻其声”再去猜度其人,这就比先交代说话人,再写人物对话,效果更好。在形式上,前后两个人的话并列写出,“先坐船”后面用了删节号,表示说话已被打断,这样写,可以更显示出来人的“突然”、傲慢和无礼。下面再写“我吃了一吓”也就有根据了。

由此看来,要写好人物对话,不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应力求做到个性化,都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思想、遭遇和命运。当然,对话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此(虽然这是最主要的),在记叙文中,对话还有交代人物、事件,推动情节发展以及在文章表达上的调节和舒缓语气等作用。如“我”与母亲的对话,“我”与宏儿的对话,很明显的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和交代作用。

前面说过,记叙文一般总是以叙述为主。叙述性语言概括性强,容量大,节奏快,能在较短的篇幅里清楚扼要地介绍出较多的事实和内容,但它一般缺乏形象性和立体感。一篇文章,如果叙述性语言过多,往往会显得呆板、单调。而对话则比较具体、形象,有时更能直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在形式上也比较自由。因此,在大段叙述性语言里,如果适当插入一些对话,往往能起到调节和舒缓语气的作用。如《故乡》一开始,便通过“我”的叙述,描绘了故乡的破败景象和“我”的失望心情,还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我”与母亲的会见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文章如果就这样一直叙述下去,未免会显得平淡、枯燥。于是,文章写到“我”和母亲谈搬家的事时,便插入了一段对话:

“你休息一两天……”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

三言两语家常式的对话不仅使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了变化,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闰土,并点明了“我”和闰土的关系,又引起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回忆闰土的文学较长,如果都用叙述性语言,也会显得冗长和累赘。作者又把叙述、描写和对话等多种手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这样就使得文章显得有起伏,有波澜,文气活泼而富于变化。

总之,叙述是作者在说话,对话是作品中的人物在讲话,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也不是相互对立的。有时,为了文字的简洁和有变化,也可以把人物对话改成叙述,或者把叙述改成对话。如《故乡》写“我”和母亲谈搬家的事,是这样写的:“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这些内容和“我”回故乡的目的有关,应该交代,但对全文来说,这不是主要的,因此只在叙述中一笔带过了,如改成对话的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又如,写中年闰土的景况,先是通过闰土的对话来叙述,接着又通过“我”和母亲的叙述加以补充,这样变换着写,效果就比单用一种写法好。当然,写人物对话,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对话的形式,怎样写人物对话,怎样处理好对话与叙述、描写等各种表现手法的关系,都要根据具体内容来确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喜欢的玩具—狗熊
中国传统佳节之春节
我的自画像
我最喜欢的图片
我的爸爸
我们依然在一起
给敬爱的林老师的一封信
秋天的果园
吃大闸蟹
学习
老师的笔筒
童年的颜色
小螃蟹
我的好伙伴
可爱的石榴
如何写转正申请报告?
关于入党提问
入党思想汇报格式
怎样写入党转正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基本写法
转正申请书的格式
推优入党的具体程序
转正申请书的写法(入党导航)
入党转正申请书的写法_申请书2
入党介绍人(入党导航)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注册哪些问题
入党的几个步骤
入党转正申请书的写法_申请书1
什么是入党转正申请书
大学生入党动机是什么
变配电所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成套配电柜及动力开关柜(盘)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电动机的温度与温升
浅谈施工临时用电存在问题及正确做法
商务酒店标准客房设计要点
电缆头制作及分类
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中就注意的若干问题
电机的安装
建筑电气施工工法
电工快速估算口诀汇总
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与诊断
建筑物设计施工中三级防雷的问题
常用低压电气设备
电气设计施工图中常用字母表示
《万年牢》教学设计
《尊严》说课设计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六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七
《万年牢》教学设计一
《七月的天山》
《自然之道》教学建议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A、B案
《万年牢》教学设计二
《尊严》教学建议
《将心比心》教学建议
《尊严》综合资料
《尊严》预习解析
《尊严》教学札记
《尊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