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7
《故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背景简介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从此,中国人民陷入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痛苦深渊。当时,在帝国主义扶持下,军阀连年混战,横征暴敛,致使广大农村日益凋敝,广大农民日趋破产。1919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但中国人民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中。中国人民被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着。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接母亲到北京居住,目睹故乡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贫困生活,十分悲痛,一年后,便以这次回乡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二、情节结构
回乡时间:严寒的深冬。
第一部分:回故乡 回乡原因:卖屋、搬家
(1~5段) 所见景象:(萧索)及心情(悲凉)
母子见面
到家那天 回忆少年闰土
第二部分:在故乡 见到杨二嫂
(6~77段) 过了三四天:会见闰土
又过了九日:动身启程
船上谈话
第三部分:离故乡
(78~88段) “我”的感受
三、组织顺序和线索
提问:上述内容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又以什么线索贯穿?
回答:按地点转移和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贯穿全文。文中故乡和故乡人的变化,都是由“观察”和感觉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还是串联全文的一个重要角色。
第二课时(“由说话看出人来”)
一、分析闰土形象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已了解了《故乡》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主要内容。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以大量篇幅写了闰土这个人物,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一形象。
提问: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表现这一人物的?
回答:先写记忆中的少年闰土(12~30),后写眼前的中年闰土(54~76),运用前后对比,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中年闰土发生的变化。
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壮实。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苯而且开裂。饱经风霜。 动作
语态 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活泼机智。 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只是摇头……默默地吸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苦不堪言,迟钝麻木。 对“我”
的态度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分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鸟毛。建立了淳朴的友情。 态度恭敬,称“我”“老爷”。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对生活
的态度 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无忧无虑,快乐纯真。 要一副香炉和烛台。悲苦无奈,寄希望于神灵。
【板书设计】
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 对“生活” 少年闰土 健康壮实 活泼机智 纯朴的友谊 快乐纯真 中年闰土 饱经风霜 迟钝麻木 可悲的障壁 悲苦无奈
讲述:从上表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年闰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少年闰土已判若两人。而这些变化,绝不仅仅是岁月流逝的痕迹。
提问:课文中何处揭示了这一变化的原因?
回答:“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这就是使闰土陷入悲苦境地的原因。其中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便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具体体现。闰土的遭遇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体写照。因此,作者塑造闰土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作者不但通过闰土这一形象本身前后两个阶段的对比中完成闰土这一形象的塑造,而且通过闰土父亲、闰土、闰土儿子水生这一系列的对照来完善闰土这一形象,使之更丰富,更富于典型性。
二十年前,在生活重压下的闰土的父亲,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了怕他夭折,取名闰土,还“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二十年后,在更沉重的压迫下的闰土,生活比父亲更艰难,连圈子都无力给儿子戴上,用香炉、烛台代替了银项圈,寄希望于神灵,连“希望”也变得比父亲渺茫了。
二十年前,闰土是一个聪敏勇敢,天真烂漫的少年。
二十年后,闰土的儿子水生又长成了当年闰土的模样,所不同的是“黄瘦些,颈上没有银圈”。
二、分析杨二嫂形象
提问:阅读39~52段,思考作者怎样刻画杨二嫂的形象?与描写闰土的方法有何异同?
回答:
1、都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
2、都写出了人物的前后变化;
3、写闰土是先回忆,再眼见,因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在作者头脑中印象深刻。写杨二嫂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这符合杨二嫂尖利泼辣的性格。
进一步提问:20年来,杨二嫂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回答:20年前,杨二嫂年轻漂亮,是一个以自己的姿色来招徕主顾、得以谋生的“豆腐西施”。
20年后,她变得泼辣尖刻,自私庸俗。
杨二嫂的外貌变化,说明她也经历了生活的艰辛;杨二嫂对“我”的种种嘲笑、吹捧和诬陷,又无不反映了旧社会对她的损害。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无非是要说明,在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榨的情况下,乡镇小市民也逃脱不了日益贫困和遭受损害的厄运。
第三课时
讲述:恩格斯提出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典型人物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形成。所以,我们读小说,一定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不能脱离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活动受环境的制约,而环境又为人物提供了发展情节、显示性格的舞台。
一、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问:课文中哪些地方对故乡景物作了描写?
回答:第2、12段分别对眼前的故乡景色和记忆中的故乡景色作了描写。另外第6段中插入了老屋景象的描写,第88段中又再现了故乡的神异景色。
分析作用:
第2段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故乡萧条的景象。
而“横着……荒村”又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死气沉沉的状况。这是旧中国农村日益凋敝的真实写照。这段景物描写,既烘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又揭示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给中国农村经济带来的灾难。
第6段中的景物描写句写出了老屋的破落,更写出了主人的伤感。
“枯草”、“断茎”毫无生气,“当风抖着”更使人心寒。下文中“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只是收不起钱来”都反映了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当然也就“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而“我”也难免悲上加悲了。因此,此句表面写“枯草的断茎”,实际上,也是当时农村凋敝的象征。同样,它也起了烘托人物悲凉心情的作用。
第12段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我”记忆中美好故乡的景色及少年闰土机智勇敢的形象。
这幅神异图画,与眼前故乡的衰败景象形成对比,突出故乡的饿变化;画面中活泼机智的少年闰土与下文中迟钝麻木的中年闰土对比,突出闰土的变化之大,从而启发人们深思故乡每况愈下,日趋破产的社会根源。
第88段中再现了故乡的神异景色。
此幅图景中,明丽色彩依旧,而略去了少年闰土的形象,这是因为记忆中的美好形象已被残酷的现实抹去,(“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因此,联系上下文看,这幅故乡神异图画已不是前段的简单重复,而是对主题的升华,展示了对未来故乡的美好憧憬。这段景物,表现了“我”创造新生活的热切愿望。
小结: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景物描写,要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要为作品的主题服务。同学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这一点,千万不能为描写而描写。
二、分析文中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讲述:文学作品中,除通过描写,使所记的人、事更生动外,还往往用形象化的议论来揭示事理,点明中心。这篇小说也不例外。课文第三部分中,“我”的感受,就是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来写的。范读84~88段,划出语段中的议论部分,分析其作用。边提问,边归纳。
明确:
84段中的议论,表达“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践踏下的社会现实的悲愤和不满。
86段中的议论,是对旧生活的否定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88段中关于希望有无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鼓舞,它告诉人们:新生活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
通过上述三段中的议论,层层深入地揭示了中心,并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提问:84~88段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有何区别?
回答:
1、语言的形象化:
课文议论中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比作高墙;把希望的实现,比作路的开拓。
2、语言的感染力:
课文中的议论,渗透着强烈的感情,行文中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氛。
总之,议论文中的议论,是为了发表见解,阐明道理,而文学作品中的议论是为了对中心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学们在写作记叙文时,若能恰倒好处地进行议论,能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力度。
三、主题
通过对故乡景色和闰土前后变化的描写,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下的旧中国农村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以及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四、简析“我”的形象
“我”:首先得明确,这个“我”并不是鲁迅自己,虽然有鲁迅先生的某些影子,但他是一个虚构的艺术典型。在小说中,“我”是一个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中分裂出来的革命知识分子,他同情劳动人民,憎恶旧社会;他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但并没有奋起而为社会的解放而努力,只是为个人的“谋食”而展转奔波。故乡及故乡人的变化,都是通过“我”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的。“我”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线索人物。
五、对比手法的运用
作用是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反映农民日益悲惨的命运;
“我”与闰土前后关系的对比,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及礼教对人的毒害;
扬二嫂与闰土形象的对比,反映出闰土的淳朴与善良的个性;
故乡前后景况的对比,反映出每况愈下的农村经济;
“我”和闰土的关系与水生和宏儿的关系的对比,反映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喜欢三毛
- 正确对待金钱
- 忠与义的交织——走进宋江
- 读书的理由
- 金钱是万能的?
- 钱,昨天——今天——明天
-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 众说纷纭话金钱
- 钱眼看人
- 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
- 老人与海读后感400字左右小学生
- 中学生压岁钱消费情况调查报
- 知识与金钱
- 我爱钱
- 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
- 应届生如何写自我鉴定
- 入党思想汇报的内容是什么?
- 如何写辞职信及范例
- 入党思想汇报写作基本思路
- 写好求职信的10点注意
- 怎样写入党转正申请书
- 如何写好简历?
- 写读后感的三要和三忌
- 如何写好大总结
- 写入党申请书一些需要注意的
- 应届生写求职信六大误区
- 怎样写发言稿
- 述职报告的写作
- 怎样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 浅谈建筑的艺术
- 大开间灵活性住宅初探
- 中西方古建筑色彩浅析
- 有机建筑
- 创新住宅的尝试
- 建筑市场与建筑质量
- 我国空间结构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 建筑业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
- 宫与殿的区别
- 专家预计未来五年绿色节能建筑将成主流
- 建筑节能任重道远
- 设计思维
- 罗曼建筑
- 现代主义建筑
- 让艺术回到它的本位
- 《燕子专列》 教师语录
- 《珍珠泉》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 《珍珠泉》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翠鸟》教学重点
- 《珍珠泉》 教案讲义2
- 《珍珠泉》 教案讲义1
- 《翠鸟》教学难点
- 《珍珠泉》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 《珍珠泉》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燕子专列》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珍珠泉》 重点语句探究
- 《珍珠泉》 重难点分析
- 《珍珠泉》 整体阅读感知
- 《珍珠泉》美文欣赏 一碗水
- 《燕子专列》 课后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