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09
《我的叔叔于勒》教后记
刚讲完《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在下面听课的同事就跑过来对我说:“我看你怎么一点儿也不紧张?”我说怎么不紧张,跟学生说第一句时都不知说什么好了。只是一进入课文,心思都在听学生说,和学生对话上,就这样一节课就过去了,也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紧张。课后想想,如果有从容的话,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民主、求实的教学态度,二是深刻、准确的把握教材。
民主更能促进学生思考,更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也能更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教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知识、认识水平去理解教材,才能发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然后倾听学生的声音,触摸学生的感受,用尊重、宽容的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用学生的语气跟他们对话、交流。教师只是用教师的高度适时地去点拨而已。教学的最终目的远不是一两个知识点的获得,而是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收获方法,收获思想,这是教学求实的需要。任何凌驾于学生需要之上的,越俎代庖的提示、演练都违背教学的本来目的。这一点得到申青竹老师的肯定和指点。她告诉我老教材也要用新理念来教,教学要有自己的特点,教学中的亮点要让学生去点……
民主、求实的态度只是教学的前提,具体到一节课上,一定要深刻、准确地把握教材。作为一篇3000字的小说,要把对作品中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理解,尤其是主题地深入探讨,加上学会学习小说的方法在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之内完成,注定要舍弃,注定要凝练,注定要储备更多的理解。这一点孙平老师把她独到的、精准的理解传递给了我,才使得上课时能放得开,还能收得拢,多些从容。
课上我虽然敢读、敢说,其实我很为我的普通话汗颜;尽管我最终选择了以探讨主题为主,可对小说三要素在这一课上的定位还是不够清晰;自己的语言也不够精练。这些还需要今后多学习,多磨练。
最后想说的是,一节课,无论多么独到的设计,多么精彩的开场白、过渡语,多么绚丽的课件,都要统一到学生的学上,都要教师自己认可,理解并把握。因为课是自己上,结果要学生能学会。
以上都是自己平时努力的方向,真正体现在平时每一节课上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有趣的纸环
- 爸爸教我从实践中认知“嬗变”
- 有防震功能的高科技房子
- 邛海
- 奥运会闭幕式
- 老想起的一件事
- 吸烟有害健康
- 晨雾
- 我的爸爸
- 我学回了洗头
- 电视机的奥秘
- 春天
- 可爱的小企鹅
- 小白兔
- 妈妈的爱
- 鲁瑞庚诉东港市公安局悬赏广告纠纷案之分析民法论文(1)
- 英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财政措施及启示
- 清前期财政概述
- 民事再审案件中止、终结诉讼问题探讨民法论文(1)
- 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 中国财政脆弱度分析
- 民事诉权释论
- 法学论文: 分析合同诈骗罪民法论文(1)
-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综述
- 新闻媒体如何避免侵权责任民法论文(1)
- 加快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 政府风险投资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思路
- 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探析
-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6
- 《要下雨了》教学实录之一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3
- 《要下雨了》教学实录2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9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4
- 《要下雨了》教学实录3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5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7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1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一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8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