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翻新时间:2015-12-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与现代学术的基础实地探察,即实验,恰恰实一致的。但传统具有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因而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作者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
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就可求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工程的向导。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
接着,作者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一是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的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二是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结尾提出了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大西瓜
- 美丽的公园
- 秋天
- 好吃的西瓜
- 我和字典交朋友
- 我喜欢吃的水果
- 我的“弟弟”
- 我的同学
- 我的未来
- 雾
- 参观动物园
- 我喜欢你小兔
- 水上公园滑雪
- 我的家
- 我的书朋友
- 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5)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6)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 中日《国际法》异同例举(6)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9)法学理论论文(1)
- 中日《国际法》异同例举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 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3)法学理论论文(1)
-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2)法学理论论文(1)
- 中日《国际法》异同例举(4)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2)法学理论论文(1)
- 中日《国际法》异同例举(7)法学理论论文(1)
- 纳税人权利保护之一般分析(2)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定”受益人的实质及其所产生的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3
- 《阿德的梦》综合资料
-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之一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4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案3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三
- 《我们成功了》说课稿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 《坐井观天》教案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3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