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

一、《谈读书》

1、思路清晰:

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谈了知识的价值,谈了求知的目的,谈了学习的态度,谈了读书的方法……但思路很清晰,且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开门见山,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用比喻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鼓舞人们去读书;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2、笔法灵活:

作者的笔法很灵活,说理方法多样,语言生动。

第一,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组比喻,来证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的观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生动形象。

第二,运用排比论述。如“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等,这些语句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使相同点或不同点更加明显,使论辩有力,气势贯通。

第三,运用归纳论证。例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一部分,先列举六门具体学科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最后引用名言归纳出论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由于前边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很令人信服。

二、《不求甚解》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文章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确主张,也就顺理成章地立起来了。

1、主要内容和思路。

第1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2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3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第4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第5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第6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7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第8段,紧接上一段的意思,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最后一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许多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

2、写法特点:

细腻翔实的道理论证。作者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惜用大量的文字进行细致的分析。在第8段引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来印证“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可取的。

正反两面的举例论证。第5段从反面列举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来告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第6段从正面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例,介绍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经验。

平易简约的语言。和培根的《谈读书》中生动的语言相比,本文语言更显得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

丰富多彩的段式。全文的段落模式非常丰富,基本上是一段一个模式:第1段──摆现象+亮观点;第2段──引言+阐述;第3段──并列式;第4段──总分总式;第5段──反面举例+正面阐述;第6段──观点+例子;第7段──反+正;第8段──例子+阐述;第9段──分总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乡新鲜事
小溪和大树的对话
一次有趣的事
我家的小黑狗
小鸭子们
“千里”去拔牙
厨艺大比拼
青云谷之旅
敬礼娃娃
“光荣下岗”的牙齿
我的臭老爸
美丽的新农村
我的开心暑假生活
小学听课制度
中学图书室管理制度
学校安全应急预案
音乐室管理制度
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二)
音乐室、舞蹈房使用管理制度
小学预防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小学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小学安全应急预案
小学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制度
镇乡村少年宫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2011年幼儿园防范暴力事件的应急预案
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酒店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电梯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关于道路浅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案件的审理民法论文(1)
自然资源权利物权化的思考与立法建议民法论文(1)
上市公司信用的法律架构民法论文(1)
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有效吗?民法论文(1)
论情事变更原则民法论文(1)
论善意取得民法论文(1)
“入世”、知识产权保护与民商法的现代化民法论文(1)
典权制度的价值复兴及其发展民法论文(1)
关于修改婚姻法的思考民法论文(1)
因果关系的结构性要素标准探析民法论文(1)
中国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与裁判民法论文(1)
试论物权的变动民法论文(1)
相邻关系与地役权之关系
执行“难”新理念的再思考
英美契约法上的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初探民法论文(1)
《珍珠鸟》教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
《开国大典》说课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梅花魂》教案
《窃读记》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案
《落花生》教案
《新型玻璃》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
《草原》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