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9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积累字词,学会运用。

⑵ 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内容。

⑶ 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⑷ 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点拨,组织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自主评价、独立判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两篇文章的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

2、学习运用比较阅读法。

【教学难点】

1、理清培根《谈读书》的论证思路。

2、如何理解“不求甚解”?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录音机 示范朗读带

【教学方法】

1、批注式阅读法

2、讨论探究法

3、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学生自由谈)

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学生交流积累的生字生词,投影显示

藻饰(zǎo):修饰文辞。

狡黠(xiá):狡诈。

诘难(jié nàn):诘间,为难。

滞碍(zhì):不通畅。

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二、精读课文,理请论证思路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学生自己批注,讨论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2、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⑴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⑵ 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⑶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⑷ 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⑸ 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⑴ 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⑵ 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⑶ 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4、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⑴ 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⑵ 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三、学习论证方式

象这种论证方式,叫做立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这类文章。与之相对应的一种论证方式,叫做驳论,即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我们即将学习的 《不求甚解》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驳论文,区分的关键就看在文章的开头是否有一个作为靶子的错误观点。

四、品味文章语言

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说明理由。

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我们看看马南政邨的驳论《不求甚解》,看看他是怎样理解的。

五、指导学生自读《不求甚解》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多媒体显示:

⑴ “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

⑵ 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⑶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⑷ 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学生讨论明确答案。

2、比较阅读两篇文章:

学生自由选点,比较两文的异同。

示例: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随意的特点。《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论证方式不同。《谈读书》是议论,《不求甚解》是驳论。

论证方法略有不同。

六、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运用驳论。

七、小结

两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方法灵活多样,有理有据,是议论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明晓读书的意义,掌握立论和驳论,是学习本文的收获。同学们学到了么?

八、作业

1、自创一则关于读书的格言。

2、模仿《谈读书》写一篇交友的文章。

【板书】

读书的正确目的 对比论证

《谈读书》 读书的方法 立论 比喻论证

读书的作用 归纳论证

竖靶子

引出处 举例论证

《不求甚解》 释新义 驳论 引用论证

举例子 对比论证

引语录

结上文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应该设法让学生充分地“活”起来,“动”起来,将教师“教”的活动巧妙地转变为学生“学”的活动,将本需由教师讲析出来的内容由学生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读出来、找出来、析出来、悟出来、品出来,这样才能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目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天使撑起的绿荫
追星族,“饶”了我吧
书,我成长的伙伴
家乡的秋天
我的名字
华山索道
我的名字真难写
中国人的公德
失败不是永恒的
站在詹天佑的铜像面前
幸福的味道
我不愿意再看到……
请文明养狗
海峡情思
快乐的飞雪
间接代理制度比较研究(下)
全国首例追索募捐款案引起的法律思考
析网上盗版者非法牟利的新托辞
高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
综论软件保护与相关立法
关于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数学教育中理念方法探索
浅谈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课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及其超越(1)论文
关于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遗产信托制度与罗马法中的信托思想(下)
浅析校园伤害事故案件责任主体的认定及归责原则的适用
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1)论文
浅析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思考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结构分析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语句赏析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疑难解析
《热爱生命》词语解释
《热爱生命》中心思想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