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香菱学诗》案例反思
【教材出处】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小说单元,所选都是古典名著的文章。有出自《三国演义》的《杨修之死》,出自《水浒传》的《智取生辰冈》,出自《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最后就是出自《红楼梦》的《香菱学诗》。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班里学生看的多,加上电视演的频率高,学生较熟悉,我主要是和大家一起讨论人物形象,人物故事。而《红楼梦》怎样呢?还按这个思路教学吗?
我在课前到班里了解了一下,发现读过《红楼梦》的同学只有几个人,而且不少同学一听《红楼梦》,脸上出现了一种异样的神色。个别大胆的居然说:“我从来不看它,那是黄色书籍。”一言既出居然不少人附和。其实我从大家的脸上也感觉到了他们对《红楼梦》的神秘兮兮的认识。十四、五的年龄,有这种看法并不为奇。关键是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文学作品呢?
于是我针对《香菱学诗》的这部分内容,把本课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进《红楼梦》,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探究古典文学的兴趣。
2、阅读课文,从香菱学诗中感受名著丰富的内涵,并得到鉴赏诗歌、写作文章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放歌曲《葬花吟》、《叹香菱》,出示歌词
二、介绍《红楼梦》
从注释说起,讲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盛誉,讲到它众多的艺术启发:绘画、音乐、诗词、医学、戏剧、建筑学、饮食等等。
接着展示了“护官符”,让学生了解它的含义,了解它所提示的当时的社会背景。
然后讲到宝黛爱情悲剧所暗示的社会问题、社会现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爱情故事也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由此引出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故事,最后引出香菱凄惨的一生。导入课文。
三、学习课文,探讨两个问题
1、找出黛玉如何教香菱学诗的内容,想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用黛玉的方法鉴赏香菱的三首诗,想想第三首好在哪里。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课后,我感觉这一节课较成功,学生学的有兴趣,老师也讲的有兴趣,当我布置下去以后选读《红楼梦》有关章节时,同学们都兴致勃勃,不少人都说想买一本好好看看。
【课后反思】
1、教材只是例子,我们拿它教什么,完全可以依据学生、教师、学校条件等来确定,不一定按教材的提示、教参的意见。
2、语文课该讲时还需讲,有时甚至可以大讲,因为语言的学习凭借的往往是文学作品,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没有老师的点拨、示范,学生是会不知所措的,会有无从悟起的感觉,记得我上师范时,有一位语文老师上课就是满堂灌,但就是他的滔滔不绝地讲解,深入浅出的分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演说让我爱上了语文,爱上了语文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这节课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3、语文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十分关键。如何制订定出适合学生实际、适合课堂条件实际的教学目标,是我们应关注的重点。有的时候,文章的重点,体裁的重点,不一定是适合学生的重点,所以制定目标前了解学生,或征求学生意见,我想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现在提倡的自主学习,其中就有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的要求,而我们一向习惯于自己定目标让学生来学,今后不妨改改方法,或许能走出一片教学的艳阳天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的小飞机
- 小燕子回家了
- 画错了地方
- 钟
- 快乐的冬天
- 清明扫墓
- 我们的航模
- 小英雄林浩
- 冬冬的荷叶伞
- 猪与驴
- 吹泡泡啦!
- 小燕子回家了
- 运动会
- 驴与蚂蚱
- 快乐五一
- 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律保障
- 论我国合伙企业立法的不足及完善_法学理论论文(1)
- 再论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1)论文
- 从经济人类学角度分析民族品牌及其经济价值
- 加拿大的立法体制(1)论文
- 浅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观(1)论文
- 汽车营销网络管理对反垄断法的应对策略
- 公开征求意见乃民主和谐必然要求(1)论文
- 搞好农产品流通是庆阳地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
- 制定《紧急状态法》刻不容缓(1)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卡多佐的法律情怀与司法艺术(1)论文
- 论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管理
- 租约仲裁条款并入提单(1)论文
- 营业窗口服务形象创新研究
- 《牧场之国》重难点分析
- 《牧场之国》重点字词意思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四
- 《牧场之国》老师语录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三
- 《牧场之国》写作背景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二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一
- 《乡下人家》写作指导
- 《牧场之国》相关知识
- 《乡下人家》训练素材
- 《牧场之国》整体阅读感知
- 《乡下人家》考点练兵 积累篇
- 《乡下人家》范文习作
- 《牧场之国》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