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曹刿论战》疑难解析

《曹刿论战》疑难解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曹刿论战》疑难解析

1、结合课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提示:“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⑴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⑵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⑶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

“远谋”表现在:

⑴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⑵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弱小的鲁

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

⑴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

⑵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

⑶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哪三个步骤,试分别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提示:这篇文章形式上是记载史实,围绕着齐鲁长勺之战记述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但实质上是议论性的,主要写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全文的详略安排即由此决定。第一段在略叙背景后就引出实质性的对话,由曹刿提出“何以战”开始,步步紧逼,直到庄公说出对“小大之狱”的态度后,曹刿才作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结论,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和“可矣”来表现他善于掌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来证明他决断的正确。第三段再通过论述取胜原因,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战术思想表现出来。以上是详写的内容,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战”“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本文语言十分精练,这跟所谓“史家笔法”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对鲁庄公,文中没有直接用贬语;但从他前两次对曹刿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政治上的无能,从“将战”“将鼓”“将驰”可以看出他军事上无知妄动,这就叫做“唯书其事迹”和“因言语而可知”。写齐军,仅用“三鼓”一语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3、怎样评价鲁庄公?

提示: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一块小橡皮
“0”的奇遇
龟兔赛跑(外转)
橡皮的哭诉
铅笔和橡皮
动物王国的灭亡
小蝌蚪脱险记
松鼠斗黑熊
坐井观天新传
铅笔盒里的风波
电风扇和扇子
螃蟹和水蛇
小青蛙脱险记
新龟兔赛跑
小乌龟的自述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2010-2011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九年级组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音美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秋季学期小学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黄喉拟水龟野外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规模化养鸡场应熟练掌握喷雾免疫技术
母猪乏情的病因与防治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做好家禽孵化卫生的措施
浅谈无公害黄鳝网箱养殖技术
母猪异常发情的防治
田氏家禽电气孵化法
发酵床养殖肉鸭技术要点
商品鳜鱼生态养殖技术
浅谈母猪产后缺乳的原因及防治
雨季禽霉菌病的危害与防治
浅谈畜牧兽医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
养鸡场的不速之客
养殖肉鸭效益好
《景阳冈》句段赏析
《景阳冈》句式变化
《景阳冈》教学实录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景阳冈》词语解释
《景阳冈》写作特点
《景阳冈》文章导读
缩写《景阳冈》
《景阳冈》教学案例
读《景阳冈》有感
《景阳冈》课后反思
慎用资料──《景阳冈》教学随感
《景阳冈》文章结构
叙述一个师生“对话”的教学实例《景阳冈》
《景阳冈》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