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4

《短歌行》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具体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二、整体感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短歌行》的相关片段;

学生读诗感悟,交流读诗体会。

出示投影: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讨论鉴赏

1、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2、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有助于理解本诗的深刻含义。

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巧用比兴。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课外延伸

选择《短歌行》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诗句,谈一谈你的心得体会。

参考话题:

“立志与成才”

“机遇与成功”

“科教兴国”

“尊师重教”

“礼贤下士”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母爱
幸福梅林
我发现了静的世界是美的
母爱深深
深夜
“0”的联想
我的课余生活
不想长大
春到家乡
我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
咏春
不要为撕掉的画哭泣
奶奶您快点好起来吧
成长的快乐和烦恼
论江苏物流产业集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1)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讨(1)论文
论古镇旅游现状及再次开发(1)论文
闽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1)论文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实证分析(1)论文
浅议居住权制度存在的依据
宁镇扬经济区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研究(1)论文
浅议居住权
东兴口岸物流发展思路探讨(1)论文
典权制度的再思考
浅析储蓄存款被冒领的责任承担
准物权的私权性与公权性之探讨
论罗马法形成过程的开放性及其灵活性
论梁子湖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1)论文
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1)论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中国人的智慧丛书》
鲁迅──故乡生活大事记
鲁迅具有“天才”的稀有品格
《谈读书》课堂实录与点评
《短文两篇》教学杂谈
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关资料
鲁迅简介
鲁迅生平
《谈读书》教学反思
鲁迅与佛教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力”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首民族脊梁的颂歌──解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十至四十年代对鲁迅的批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