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

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楷、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书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称“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

二、背景简介

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三、课文学习三步法

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文研习

全文共3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时地、美景及活动──乐。

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抒发人生的思考──痛。

第3自然段为第三部分,简述写作缘由──悲。

1、讲读课文第一段,分析:

这一段作者记叙了兰亭盛会,同学们找找看,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等。并有写景、叙事和抒情。

进一步明确写景、叙事和抒情的语句:

明确:

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

在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面前,文人雅士们能不饮酒赋诗吗: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王羲之,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俯…… )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总结第一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乐。

2、讲读课文第二段,分析:

学生归纳第二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痛。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痛”?

(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问: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死生亦大矣。

师点评:在享受了难得的聚会和快乐后,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坚强的生命终要走向灭亡。面对这铁一般冰冷的自然规律,作者不由得感叹“死生亦大矣”。

3、讲读第三段,分析:

学生归纳第三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悲。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悲”?

生讨论。

师归纳:

承上文“死生亦大矣”之“痛”而来,古人、今人、后者三者都对这同一话题有同样的感慨,都逃避不了生命终将殒灭这一规律,所以王羲之感到悲,这也反映了魏晋时代由于玄学盛行,士大夫们多崇尚老庄思想,很多人都笃信“死生一”“彭殇齐”,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这种思想对王羲之不能没有影响。

但王羲之还说出了一句话,它是整篇文章的亮点所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其中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点实事,不宜空谈玄理。这也反映了王羲之的旷达性格。

4、分析本文特色:

本文是一篇书序,却这样借题发挥,阐明了自己的生死观,书序能这样写吗?

明确:序,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的缘由、目的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内容,也作叙文。

本文中也有一些语句反映了书序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

作诗缘由──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成书经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编集目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明·徐师曾《文体明辩》《尔雅》云:“序,绪也。”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其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

明确:这段话表明书序也可以议论,也可叙事,即可以借题发挥。

小结:本文的妙处正在这借题发挥上,因而显得立意高远,王羲之用324字,既写出了兰亭盛会之乐,又由此生发议论,谈到“死生之大”,进而谈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多媒体显示:

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痛: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悲:后之视今,亦由古之视今。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说到这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作家王瑶的一句话“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于是就设法增加它的密度”。这句话说的也正是在有生之年要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

B、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

C、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

D、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

2、下列词语中加黑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下列句中加黑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列坐其次

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5、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取诸怀抱。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

6、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给下列各句加黑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⑴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⑵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美好

⑶ 曾不知老之将至( )

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

⑷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

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

8、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⑴ 岂不痛哉 ⑵ 死生亦大矣

⑶ 当其欣于所遇 ⑷ 则与斗卮酒

A、⑴ 感叹句 ⑵ 感叹句 ⑶ 宾语前置句 ⑷ 陈述句

B、⑴ 反问句 ⑵ 判断句 ⑶ 介宾结构后置 ⑷ 省略句

C、⑴ 反问句 ⑵ 判断句 ⑶ 陈述句 ⑷ 宾语前置句

D、⑴ 感叹句 ⑵ 反问句 ⑶ 介宾结构后置 ⑷ 省略句

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0、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11、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 ;“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6、B

7、⑴ C ⑵ C ⑶ A

8、B

9、B

10、C

11、A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留给明天
尽显双赢智慧
如梅在雪
我心飞翔
别小看了平凡与普通
人生的“出”与“入”
向前看,向后看
众生
花草的意义
一粒沙的位置
齿轮
亲力亲为与运筹帷幄
走向成功的思维基石
浅析流行文化
出入人生
公司文件管理办法
企业档案管理办法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员工文明行为规范
水费征收管理制度
物业管理规章制度集
县城管理办法
劳动模范评选管理工作制度
公司处罚制度
煤矿区队落实行为规范的要求
公司运动会须知
物流信息有限公司管理制度
公司运动会总规程
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制度
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量化考核指标考核管理制度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浅议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验收鉴定书
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
弧型闸门安装技术的探讨
广州市人和拦河坝重建工程电站布置
浅谈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及施工
采砂引起增江干流下游河床近期演变及水文变异研究
引水工程500平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GIS技术在小流域地区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用三种方法(程序)进行某拱坝的计
角度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香日德河流域水资源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软土基坑坑内加固对重力式挡墙的影响研究
水库立面二维水质模型研究
试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式研究
《灯光》 随堂练习巩固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点问题探究
《灯光》 整体阅读感知
《灯光》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点字词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难点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 海伦凯勒的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整体阅读感知
《手指》 同步作文话题设计三
《灯光》 美文欣赏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灯光》 重点问题探究
《手指》 美文欣赏
《十六年前的回忆》随堂练习 基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