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赤壁赋》迁移赏读与检测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赏读检测】
1、下面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断岸千尺:绝壁
B、予乃摄衣而上:提起
C、履巉岩,披蒙茸:覆盖
D、俯冯夷之幽宫:俯视
2、翻译下列句子:
⑴ 顾安所得酒乎?
。
⑵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⑶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
⑷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3、《后赤壁赋》与《前赤壁赋》写于同一年,中间相距三个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下列对《后赤壁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1082年的秋冬两季,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当时赤壁冬季的景色特征。
B、“划然长啸”是一种什么声音,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使作者产生了震动,悲从中来,恐从心起,这一点是肯定的。
C、“凛乎其不可留也”,既是说赤壁山上不可留,同时也暗示黄州这地方不可留。
D、把掠舟而西的飞鹤写成梦中的道士,则全是作者的想像,给作品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4、写出《前赤壁赋》中在意趣上与下面相对的句子:
⑴ 行歌相答: 。
⑵ 山高月小: 。
⑶ 听其所止而休焉: 。
〖检测答案〗
1:C(披,分开)
2:⑴ 可是,从哪里能得到酒呢?
⑵ 环顾四周夜景,心中十分愉快,于是我们边走边唱,相互唱和应答。
⑶ 从7月到10月时间不长,怎么江山的景象已变得不认识了。
⑷ 山显得那样高,月亮显得那样小,江水已经跌落,石头便露出水面来了。
3:C(没有什么暗示)
4:⑴ 倚歌而和之
⑵ 月出于东山之上
⑶ 而不知其所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朋友
- 看元宵灯会
- 花伞借给谁
- 闹元宵
- 跳绳比赛
- 助人为乐
- 元宵佳节
- 处州公园
- 我喜欢小制作
- 美丽的桂林
- 春姑娘来了
- 美丽的风车
- 真丢脸
- 快乐的星期天
- 温泉
- 浅谈我国现行司法制度的弊端及改革的思路(1)论文
- 对大伾山摩崖大佛的石刻艺术
- 浅谈“法官”断层(1)论文
- 传统艺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分析
- 关于基层群文创作的研究
- 略论中国问题(二)
- 浅析预防腐败工作的做法与实践(1)论文
- 政治与伦理——蔡元培的国家观念
- 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的正当性探析(1)论文
- 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认定车辆贬值损失(1)论文
- 中国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 对音乐美学的文化阐释
-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要素
- 插画设计与视觉形态的形成
- 对喀斯特城市建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解读
- 《日月潭》 教师语录
- 《日月潭》 重难点分析
-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讲义2
- 《日月潭》 写作指导
-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意思
- 《日月潭》 训练素材
- 《日月潭》 范文习作
- 《北京亮起来了》 写作指导
- 《日月潭》 教案讲义1
- 《日月潭》 考点练兵1
- 《日月潭》 考点练兵2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1
- 《北京亮起来了》 训练素材
- 《日月潭》 教案讲义2
-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