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窦娥冤》问题探究
1、关汉卿的作品有何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析津志·名宦传》),他多才多艺,且不满元朝黑暗现实,终身带仕,一生从事戏剧活动,流传较广的作品还有《救风尘人《望江亭》、《单刀会》等b他的剧作具有强烈的社会内容。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在他的笔下,被压迫、受损害的人们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智慧,而上层统治者又总是那样卑以低下和贪婪。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他善于塑造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出人物复杂深邃的内心世界。其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
2、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有什么作用?
纵观全剧,作家在刻画窦娥反抗性格的同时,也注意逐一展现人物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侧面:大堂之上,酷刑之下,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招了药杀公公的死罪;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试想一个乎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困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3、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窦娥临刑时发下三桩奇愿,从内容上看,,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强烈。这不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难言”。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动天地的力量。三桩奇愿也是作家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硬币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
- 珍惜时间
- 披着羊皮的狼
- 我长大了
- 泡杯菊花茶
- 自我介绍
- 秋天的快乐
- 家乡的葡萄
- 我爱家乡的大海
- 丰收的秋天
- 收酒瓶的小男孩
- 盐是大力士
- 我爱秋天
- 快乐的一天
- 语文期中考试
- 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1)
- 中国特色词汇及英译
- 英语姓名的翻译
- “逆向审查”在审理行政不作为案件中的运用(1)
- 构建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
- 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 经合组织国家保险准备金财税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 西方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创新研究
- 汉英翻译实践是再创造的过程
-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三)
- 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高考化学的计算题初探
- 《风筝》教学设计2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2
- 《花钟》教学设计5
- 《风筝》教学设计3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3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4
- 《风筝》教学设计4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实录(片段)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5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2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3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实录2
- 《翠鸟》课堂教学实录
- 《花钟》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