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28
《念奴娇》说课设计
【说教材】
1、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⑴ 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
① 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
② 风格流派、文体;
③ 名句填空;
④ 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⑤ 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⑵ 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2、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⑴ 背诵本词
⑵ 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⑶ 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⑷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1、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2、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1、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2、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3、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4、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5、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6、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2、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有一双小小手
- 边疆的大树
- 扫落叶
- 日记2
- 拿碗
- 采野菜
- 野外郊游——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 可爱的娃娃鱼
- 尤欣炜日记二则
- 我很后悔
- 杨利伟叔叔
- 春姑娘的理发店
- 蜗牛的秘密
- 我的坏毛病
- 今天,我很开心
- 试析高三体育考生训练的方法
- 关于对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 浅谈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论文
- 企业文秘人员培训方法研究(1)论文
-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定价
-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素质培养的模式(1)论文
- 面对“80后”企业应如何开展培训(1)论文
- 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1)论文
- 浅论中职学校经济法教学
- 唐朝行卷现象及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1)论文
- 做好结算审计工作,提升审计质量
- 化中学语文创新教学
- 论企业绩效评估中的问题与对策(1)论文
- 论感悟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历史课程中的实施
- 对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优化的探讨
-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
- 《秋天》课堂实录
- 《秋天》课堂实录
- 《秋天》教学后记
- 绝妙山水不朽诗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 《秋天》实录片段及点评
- 以诗意解读诗意──《秋天》的教学案例
- 《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
- 《秋天》课堂实录
- 《古代诗歌五首》有关资料
- 激活创新思维 拓展学习空间──《秋天》教学实录
- 《秋天》教学反思
- 《天净沙·秋思》的映衬技法
- 《秋天》教学杂谈
- 关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