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初二语文说课稿海燕

初二语文说课稿海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4

初二语文说课稿海燕

高尔基的《海燕》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

这篇文章被编在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在多情的作家笔下,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这些壮阔而美丽的形象,都能化成充满激情的文字,深深的打动我们的心。而《海燕》一文,作为其中的代表作,成为课本中的讲读篇目。

《海燕》是俄国“无产阶级艺术权威”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的《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作者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即使在今天,也对我们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激励人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此外,《海燕》作为一首散文诗,篇幅短小,文字精粹,蕴涵丰富,学习本文对初二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朗读、品味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①学习本文使用的典型写作手法,如象征、对比和烘托等

②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能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③结合历史背景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掌握象征的写法。

高尔基把所有的笔力都集中在塑造海燕形象上,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掌握象征的写法,应该是教学应解决的根本问题,其他问题仅仅是走向这个问题或者带着这个问题走向未知深处的途径。

同时此文文字精粹,蕴涵丰富,气势磅礴,既有散文的优美,又有诗的韵律感,适于朗读。所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品味关键语句,才能更好地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难点:随着环境的变化逐层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作者塑造海燕形象,是把海燕放到典型环境中进行刻画的。课文以暴风雨的发展过程为顺序描绘了三幅画面。第一幅:暴风雨在孕育。第二幅:暴风雨迫近。第三幅:暴风雨即临。这三幅画面的变换表明了形势的愈来愈险恶、阶级斗争的日益激烈,但海燕却更加镇定,愈战愈勇。海燕的形象在景象的变换中被步步深入地得到烘托和显现。把握住这一点,可以更好的体会“海燕” 精神的内涵,这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4.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我认为好的教学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这样才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收获。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诵读法。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如世界杯短片、配乐诵读、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产生思想共鸣。

3、练习仿写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我采用一小一大两个仿写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说学法。

“好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本课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具体的学法如下:

读书入境法。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利用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课文展示的特殊情境,并在头脑中勾勒出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

勾画圈点法:勾画出课文描写海燕生命之美所用的准确词语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完成表格。

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难点,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对文本进行教学的设计,恰如庖丁解牛一般,好的设计要思路清晰有实效甚至会事半功倍,下面说说我的设计。

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以诵读指导贯穿课堂始终。具体有四个教学环节:感知读、赏析读、探究读、拓展读。

1.自读感知、朗读交流: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用导语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散文诗是我们新接触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语言凝练,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有着诗的意境,和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所以,我们要把它当作诗来朗读,品味。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

自由读后师生交流,从文章的感情基调、朗读的语气、节奏、重音等方面,在交流中让学生试读、评析,教师给予朗读的指导,必要作一定示范。

2.范读指导、理解形象:

播放课文朗诵录音,用问题——在听读中,发挥你的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勾划环境描写的句子朗读,感知、交流、理清文章从环境的角度的三个层次,即三个画面:暴风雨将临、逼近、即临。

勾划海燕在这三个环境中表现的句子,朗读、交流,体会写法,理解海燕的形象。

3.悟读探究、理解写法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文中写其他海鸟的片断,用问题——这首散文诗主要描写对象应该是海燕,那写这些怯懦、胆怯、笨拙、贪生怕死的海鸟有必要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引导学生理解对比、衬托的写法。

在此基础上,理解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4.联系背景、理解象征:

问题:到此,我们明白了本文写了什么,也明白了怎么写的。那么这样一篇美文,在当时却被政府认定是非法出版物,并且引起了政府当局的恐慌,也鼓舞了当时很多群众。你知道为什么吗?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教师趁时用多媒体展示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启发学生明白作者有特别的写作目的,不是为写海燕而写海燕。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弄清本文的象征意义,突破教学的难点。

5.联系生活、朗读迁移:

在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演读,注意结合三个场景分三部分演读,体会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诗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讨论海燕形象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争做一只勇敢的“海燕”。

1)你从海燕身上学到什么?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

海燕的人生因 而 ; 我们的人生因 而 。

2)以作文形式表达:“假如我遭遇生活的暴风雨……”

总结语:

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爱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而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同学们,让我们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接受生活的苦难与磨练,顶天立地,豪情四溢,做新时代的“海燕”!!

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写一段海燕与乌云(或海鸥、海鸭、企鹅,或惊雷、闪电等)之间的对话。要求生动形象,感情鲜明,能恰当地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表现其心理活动。

2.课外荐读:郑振铎《海燕》;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板书设计:

酝酿 烘托 海燕 对比 海鸥

逼近 勇敢 海鸭

即临 乐观 企鹅

…… )

象征 赞扬 讽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捕蝉
我最喜欢的老师
再见了,李老师
我们的语文老师
我的班主任
我发现了夏老师的好
再见了老师
园丁颂歌
我身边的老师
我最喜欢的老师
感谢老师
我最喜欢的老师
我最喜欢的老师
我的野蛮同桌
她是我的老师
试析间性文化观和趋同管理视域下
试论交际法与语法教学模式整合探究
关于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反思与重建
关于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促进
关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试论人的自然化视阈下体育的功能与地位
浅议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问题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
浅谈大学生如何在就业难的状态下自我创业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试论医学院校大学生考试诚信机制的构建
试析“忆苦思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
浅议合作办学课程设置及师资管理探讨
试论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化初探
人教版《小松鼠找花生》第二组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组教学设计五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小松鼠找花生》第二组教学设计四
人教版《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小松鼠找花生》第二组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自己去吧》第一组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组教学设计四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组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自己去吧》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自己去吧》第一组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小松鼠找花生》第二组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