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六、板书
9、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夏
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出示
秋
夏
课后点评
授课者本着“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思想,竭诚为学生提供热情而合适的服务,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在研究学习中取得了成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卷笔刀
- 记一次难忘的拔河比赛
- 未来的汽车
- 我的一家
- 闪光的蝴蝶结
- 小鱼和小河
- 快乐的儿童节
- “六一”儿童节
- 第一场大雪
- 音乐喷泉
- 游牡丹园
- 日记一则
- 小白狗的故事
- 第一次乘飞机
- 春天
- 网络环境下广播组织权的法律保护(1)论文
- 关于电视历史剧“走红”的思考
- 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走向制度化的对策思考
-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 政治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 著作权质押的困境和出路(1)论文
- 全球化与中国公共管理模式的重构
- 村民自治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 课题:为空瓶添新装(装饰)
- 解释论视野下保证期间制度的反思与重构(1)论文
- 秩序与价值——寻求公共权力建构的合法性
- 对改进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若干建议
- 自治新论
- 物权法定原则之辨:一种兼顾财产正义的自由论视角(1)论文
- 苏联解体原因的文化学思考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翠鸟》教学设计
-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 《坐井观天》教案
- 《雷雨》教学片段
- 《静夜思》教学谈
-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两只小狮子》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