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1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表现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六、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比较“观赏”与“观看”的不同,说说课文用“观赏”而不用“观看”的原因。
3、“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头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小结:
这一段写作者一行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七、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概括段意。
3、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不先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4、默读第二句,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5、讨论:
这一句是怎样具体形象地表现漓江水的特点的?
6、第三句为什么要写荡舟漓江的感受?
7、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默读:
边读边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3、讨论:
这一句是怎样表现桂林山的特点的?(重点理解“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及几个比喻的含义。)
4、第二、第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5、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再写桂林的山?
6、齐读。
7、小结:
这一段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三方面来表现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
2、解释“画卷”的意思,进而从桂林到阳朔水路距离之长、风景之美来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这一比喻的意思。
3、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指名口头描述桂林山水这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联系课文、对照图画、发挥想象、突出特点)。
2、概括中心思想。
3、了解写作特点:
⑴ 先总提,再分述,最后综合的结构。
⑵ 抓住景物特点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 怪石嶙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乌龟
- 清明扫墓
- 放飞孔明灯
- 回老家过年
- 原点
- 父爱无边
- 我和书
- 寻求感动
- 华夏的百年之梦
- 小丑
- 我的弟弟
- 清明节的由来
- 梅园踏青
- 春天的施家岙
- 童年,一颗闪烁的星星
- 海尔集团的财务分析和主要会计政策分析
- 论会计职业道德的职能作用及现状
- 环境会计信息理念下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
- 论借款费用资本化
- 民营企业预算管理研究
- 基于财务视角的成品油销售企业政策环境建设研究
- 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浅析
-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管窥
- 税收与会计关系的发展与协调
-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税收的影响
-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基本对策的探讨
- 浅议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
- 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 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之探讨
- 浅谈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
- 《回自己的祖国去》课文
- 《国徽》课文
- 《国徽》教学设计
- 《国徽》教学设计
- 《国徽》教学札记
- 《国徽》相关知识
-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实录
-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 《滥竽充数》相关知识
- 《国徽》教学设计
-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 《国徽》教学设计
- 《国徽》教学设计
- 《国徽》教学设计
- 《滥竽充数》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