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3
《母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
3、了解母鸡的母爱
4、联系实际,感受母爱,学会感恩母亲。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2、体味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课前准备】
1、课件制作。
2、学生收集有关母鸡的资料,收集动物感人的故事,收集有关母爱的古诗、名句、作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意识
1、上节课我们到老舍先生家看了他的古怪又可爱的猫,今天我们还到他家去做客,看看他的那只母鸡。
2、板书:
母鸡
3、从题目你了解到什么?
二、默读课文,抓住情感
1、把握态度变化: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作者对母鸡感情态度的词语、句子。
思考:
“我”对母鸡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让学生在总体把握中也能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
2、总体感知:
“我”对母鸡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喜欢)。
3、讨厌之由:
⑴ 请同学们列举母鸡的罪状。
⑵ 说出“我”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小疙瘩来
更可恶的是……
……被它吵得受不了
三、细读课文,品位情感
1、感情的峰回路转:
母鸡的哪些表现让我不敢再讨厌它?
(让学生简单概括地说,既是学生理解的表现也有助于他们的概括能力。)
2、感情的体味:
说一说:
你喜欢哪种情况下的母鸡?说出你的理由?并告诉大家这时候的母鸡是一只( )的母鸡。
小老师:
请你告诉大家你觉得要注意哪些词语和句子?
朗读是该用怎样的语气?
(情感由学生自己把味,并把这种内情外化之。)
3、情感的提升:
写一写:
把前三段换一种语气来写,读了让人觉得母鸡很可爱,而不是讨厌。
提示可以学习前面课文的写法,如反语,贬词褒用等
(动手既是让学生对文章感情的进一步体验,又让学生有了更深的提升。)
4、情感的回归:
《母鸡》让你读懂了什么?
(第九自然段)
(回到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为文之意)
5、情感的延伸:
你知道哪些赞颂母爱的古诗?
(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为最)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母的名句?
(联系实际,让学生把对母爱的理解结合自身来理解,这也是学习此文的一个关键。)
四、知识拓展,自主学习
1、交流:
你知道那些动物的感人故事?
2、老师的推荐: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养成课外学习的好习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板书设计】
母 爱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庭游戏
- 春天来了
- 寻找秋天
- 欢乐的“六一”
- 绿荫场上
- 我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 假如
- 钢笔与墨水
- 我眼中的妈妈
- 雨天真好
- 智救小鸭子
- 冬冬爱劳动
- 开学了
- 飞吧,神七
- 《精卫填海》读后感
- 我国公务员制度问题浅析
- 民主制度的言论限制(上)
- 电影《蓝色情人节》叙事结构浅析
- 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
- 寻找心灵的慰藉
- 变性人婚姻家庭权利研究(1)论文
- 电视剧《兄弟门》的末世情怀
- 家族剧“宅门逆子”形象价值探究
- 分析电视相亲“门槛低”!潜逃杀人犯竟成应征男嘉宾
- 论古典名著的著作权保护(1)论文
- 政治体制改革与十六大的主题选择
- 感受动画片《白雪公主》的美
- 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
- 论演员在“假定空间”中表演的真实感与信念感重要性
- 从群体性侵权透视知识产权文化意识的培植(1)论文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两只鸟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
- 《太阳》教学纪实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太阳》教案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