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
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距离很近。这句话形象地点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与珠穆朗玛峰紧紧相邻,因此,高耸的山峰和低陷的峡谷形成的反差才显得格外突出。“堪称”,“堪”是“可以、能”的意思,“堪称”是指“可以称作、可以称为”,这样的壮丽景观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应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要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并把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内容。
2、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如:
⑴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不容置疑”的含义。)
⑵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还可以相机理解“千姿百态”“人迹罕至”等词语。)
3、课文的语言富有特色,可以在学生粗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加以品味。如:
文中的“堪称”“号称”“美誉”,是在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课文里有一些词语带有引号,如“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表示特定的称谓,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
4、学生练习介绍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各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如,“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除了课文中写到的内容,学生也可以补充介绍各自了解的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
5、课文中要求会认的7个生字,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识记。教学时可以安排时间稍作交流,以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认识这几个字。另外,文中的“秘鲁”读 bì lǔ,不读 mì lǔ,应提醒学生注意。
6、“资料袋”中介绍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其中的文字,观察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意义,感受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嵊州地震啦
- 路上见闻
- 好朋友
- 水果
- 读书
- 百丈飞瀑(三)
- 哈哈镜
- 我喜欢这样走路
- 大作家,进校园
- 捉迷藏
- 我是奥运鼠
- 回忆5.12
- 介绍自我
- 洗鞋子
- 百丈飞瀑(二)
- 浅论高师音乐教导中的微格教学
- 浅析毕达哥拉斯与其音乐论
- 浅谈道路基层通病的现象与防治
- 道教音乐研究综述
- 论析音乐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堂讨论
- 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初探
- 论析互联网与音乐理论学习
- 金元词曲演变与音乐的关系
-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
- 萨缪尔.巴伯钢琴作品中的美国音乐元素
- 大学生歌剧欣赏之我见
- 试论音乐理论术语中的“调”与“调性”
-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的护理
- 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
- 试论近代“教育新潮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1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2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7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
-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0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
-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8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9
-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