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30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开辟、收获、榨油、体面、可惜、居然、爱慕、茅亭。
2、板书:
毛主席在花山
3、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预习“读写例话”。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钢笔与墨水
- 智救小鸭子
- 欢乐的“六一”
- 我爱我的家乡——瓜园
- 我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 寻找秋天
- 鼓和香草读后感
- 绿荫场上
- 假如
- 家庭游戏
- 我的军令状
- 雨天真好
- 春天来了
- 开学了
- 《精卫填海》读后感
- 论独立民事抗诉再审程序之构建(1)论文
- 我国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分配之反思与重构(1)论文
-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 工业时代的戏剧命运对魏明伦的四点质疑
- 新世纪美术的中西问题
- 何为艺术与科学——兼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 世界文化视野中的楚美术
- 论我国林业物权制度的完善(1)论文
- 论梦与音乐创作的关系及其心理转换
- 论请求权与债权之关系混淆的历史成因与理论对策(1)论文
- 论诉之利益-基于正当利益的司法保护及中国实践(1)论文
-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
- 舞蹈:洋为中用50年
- 乡镇为什么是民主化进程的“绊脚石”
-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9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4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3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4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8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1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0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8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3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1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9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