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
3、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了解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
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⑴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②“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深爱他的儿子。此时毛泽东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⑵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②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毛主席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⑶
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②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⑷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②电文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的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五、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合作学习
- 畅想大海
- 青草长在小路边
- 误解
- 明天,我们毕业
- 再见了,老师
- 父母给与的财富--教育
- 让天鹅朋友重返家园
- 海
- 诚信,永不凋谢的心灵之花
- 农村小记
- 难忘的一句话
- 夏令营记闻
- 考试后
- 致郑琦老师的一封信
- 关于美国大学的荣誉制度对我国高校诚信教育的启示
- 试论科学思维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 试析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
- 关于高职思政概论课改革的再思考
- 关于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关于江西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关于高校多维教学督导体系的构建
-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试析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与途径
- 关于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 关于高等教育中的新竞争:大学生的择校
- 试析高职院校校外顶岗实习交流系统运行与管理实践
- 关于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创新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评价
- 试论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试论构建目标检验标准体系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 《沁园春·雪》有关资料
-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诗词较量
-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
- “群童”真的是“盗贼”吗──一堂古典诗歌教学课的启示与思考
-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
- 诗歌教学贵在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 《诗五首》教学杂谈
-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古典诗歌教学新平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札记
- 关于《沁园春·雪》的写作和发表情况──咏雪词的写作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