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29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有三件宝,其中一件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访蒙娜丽莎吧!
板书:
蒙娜丽莎
2、出示课题:
蒙娜丽莎之约
齐读。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反馈交流。
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5、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⑴ 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
(第五自然段。)
这是一个鲜活的女子,我们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虽然经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谁来读一读?
(指导读“那幅画不大……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老师仿佛看到了她那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这个画面似真亦幻,谁来读一读?
(指导读“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读到这儿,你一定会在心里默默地称奇,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
⑵ 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
(第六自然段。)
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出示: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指名读,评价(围绕“舒畅温柔”“略含哀伤”“十分亲切”“几分矜持”),再指名读,齐读。
小结并过渡:
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⑶ 引入资料: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这一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
⑷ 看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想说?
(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⑸ 达·芬奇精湛的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
(引出第七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7、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来介绍这幅画呢?请你准备一下,等会儿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做讲解员介绍。)
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过渡:
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
⑴ 从“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看出来的。
⑵ 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⑶ 队伍移动很缓慢。
五、总结升华,激情朗读
1、过渡:
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第八自然段
2、指名读:
你感受到了什么?
3、激情朗读:
(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教师导引:
我已经看到了蒙娜丽莎,我看到了她迷离的眼神,我看到了她迷人的微笑,我感受到了……
(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教师导引:
虽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几分钟,但是她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的心灵,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教师导引:
我相信蒙娜丽莎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灵,已经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4、引入达·芬奇资料:
学到这儿,老师想问你们谁知道这幅画的画家?
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资料。
六、结语
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她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七、作业
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资料卡片,把从课文中收集到的信息保存下来。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__
大小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电脑打水印
- 洗碗
- 快乐的一天
- 踢毽子
- 一个特殊的春天
- 学捏饺子皮
- 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 国庆节
- 第一次买东西
- 我的上网了
- 老鹰捉小鸡
- 老鹰捉小鸡
- 热闹欢腾运动会
- 我喜爱的铁甲玩具小狗
- 不该发的脾气
- 慢起慢落时磁浮车辆与钢轨道框架耦合共振分析
- 羌笛音乐文化
- 基于交通分配算法的城市客运方式划分研究
- 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
- 析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和声手法
- 城市轻轨高架桥连续箱梁时效变形试验
- 大跨度箱涵桥顶推施工技术
- 对国内音乐研讨的思考
- 华盛顿轨道交通的建设历程
-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整孔箱梁架设施工技术
- 轨道交通换乘站自动化系统方案
- 浅议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区间活塞通风
- 关于BRT和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
- 普契尼歌剧创作特点
- 华侨音乐家储望华钢琴作品
- 《笋芽儿》教学设计
- 《丑小鸭》教学设计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 《画风》教学设计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 《日月潭》教学设计
-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