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7
激情人生
第一课时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教师多媒体展示画面,浮现文字:在惊涛骇浪面前,胆小懦弱的人感到恐惧;勇敢坚强的人会感到愉悦,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这就体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2.导入
新课:我们面对的人生也如此,人生的天空,有晴空万里也有阴霭密布;人生的道路,有平坦宽阔也有荆棘丛生,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呢?今天我们就追随一位很有灵性的女作家黎阳,和她一起去领略、感悟《》。二、让学生根据网上搜索的情况,说说“我眼中的黎阳”,老师补充介绍。(见多媒体课件)黎阳,四川青年女作家,研究生。曾任刊物主编,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自幼酷爱文学,擅长演讲,多次在国内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中学时代起就多次参加各类演讲赛、辩论赛等,均名列前茅。著有散文集《》、诗集《朝阳集》、中篇小说《永远的守候》,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代表作《何处是归程》与张海迪的《绝顶》同被列入“畅想2003:提高个人修养的十本好书”之中,亦被选为大学当代文学必读书目。三、朗读欣赏1.出示与内容相符的不同画面,配以轻音乐,教师范读。(见多媒体课件)2.随机找几名学生读文章,要求读出感情、语气。其他同学认真听,能够指正朗读时的错误,了解文章内容是由几部分安排的。3.全班齐读文章,把握文章的重点部分与重要语句,用圈点的批注的方式标示出来。四、整体感知1.在刚才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对本文的总体感觉。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谈出自己的感触最深之处。(见多媒体课件)2.教师质疑:(1)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曾经迷惘的体验?(3)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以此梳理出文章的脉络:一份中技生的来稿(1)——自己曾经迷惘的体验(2—4)——揭示人生的真谛(5—9)这样安排结构的好处:学生容易从宏观的角度阅读文章,能从更深层次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图。(见多媒体课件)五、小结1.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在职业与理想之间的矛盾,阐述了关于人生的哲理:美好的生活,要有追求来支撑;真正的人生,必须有激情来做伴。前面的叙述为后文的议论打下基础。2.本文的语言隽永,富有哲理,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体会。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圈点出来,能够说出一两句自己喜欢的原因。2.读了文章后,结合从网上所搜集的种种人生,谈谈自己对人生有何感悟?制成幻灯片,供课上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绿色卫士”在行动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我完成了一次家庭作业-默写古诗
- 我是:将军"
- 有趣的游戏
- 我是一滴水
- 这就是我
- 新春对联赛
- 防地震的房子
- 智擒老鼠
- 这个菜,可真不好买
- 有爱就有力量
- 体验两分钟
- 我和同桌
- 我的小猫“蓝蓝”
- 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重新思考民法论文(1)
- 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民法论文(1)
- 从合同债的义务群看缔约过失责任的若干问题民法论文(1)
- 我国民法典:序编还是总则民法论文(1)
- 德国竞争法中的卡特尔制度民法论文(1)
- 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的发展及我们的思考民法论文(1)
- 民法文化初探民法论文(1)
-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民法论文(1)
- 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民法论文(1)
- 环境法的污染者负担原则研究民法论文(1)
- 一物一权原则质疑
- 法典的规范配置
- 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当事人行为解读
- 论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民法论文(1)
- 浅议占有改定的善意取得制度适用民法论文(1)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2
- 《风娃娃》教学设计 片断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片断
- 《称赞》教学设计3
- 《风娃娃》教学设计2
- 《称赞》教学设计4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5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6
- 《称赞》教学建议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3
- 《风娃娃》教学设计3
- 《称赞》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风娃娃》教学设计4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4
- 《称赞》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