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5
第二册咬文嚼字
导学新概念:
新教材说明指出:“阅读训练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和文言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正是依据这个要求确定的。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有许多精品,纵横古今,囊括中外。课本编者独具匠心精选了许多美文精品,特别是现当代的一些学者文人的作品。如钱钟书、余秋雨、汪曾祺、朱光潜等。面对这些熠熠发光的篇章,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强调从某一个侧面进行分析,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方可谈得上借鉴吸收。当然我们借鉴吸收的是其中的精华,借鉴吸收的是有用的东西。而《咬文嚼字》本身了具有这种特点。
教学设计:
一.导语 设计:
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古人炼字的好例子,大家能举上几个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这些炼字的做法,似乎显得有点咬文嚼字,但实际上却调整了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正阐明了这一点。
二.教学过程 设计:
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仔细分析原作,可设计表格帮助学生分析。
参考表格如下:
例子 分析 说明的道理 文章主旨
品味评价:
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
还可以采用复述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做出评价。
借鉴吸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召开专题讨论会,研讨学习了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后你得到了什么或应吸收借鉴哪些。如从材料方面,可以领会借鉴材料的重要,更领悟到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观点方面,注意领会观点和材料的完美统一。也可以研讨这些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为了检验学生借鉴吸收的结果,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练习来强化。如:
1.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有的作者已有评析。除此之外,低还有什么独到见解?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A.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B.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A.僧推月下门。
B.僧敲月下门。
A.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B.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A.这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
B.东家之子(女),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A.红杏枝头春意浓。
B.红杏枝头春意闹。
2.作者认为王若虚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实在远不如原文”,并说“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对改前与改后还有什么见解吗?
3.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习作中任找一篇,也来个“咬文嚼字”如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捉迷藏
- 学咏春拳
- 我们都是“家用电器”
- 去秋游的一天
- 事在人为
- 快乐的校园生活
- 吹泡泡
- 喷泉
- 我的小金猪
- 遗憾
- 好吃的西红柿
- 蜜蜂飞进了教室
- 我的小弟弟
- 骄傲的小白兔
- 我喜欢听广播
- 什么是入党志愿书
- 推荐的入党志愿书
- 优秀入党志愿书范文参考
- 2009年最新入党志愿书
- 大学生入党志愿书范例
- 2008年入党志愿书
- 2008入党志愿书
- 2008入党志愿书范文
- 财务人员入党志愿书
- 入党志愿书格式
- 发展对象何时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
- 中学生入党志愿书
- 发展对象何时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
- 入党志愿书:党员之责,深刻我心
- 精典入党志愿书范文
- 关于解决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的实现方式与步骤
- 地铁车辆运营记录仪的设计和应用
- 轨道交通中的节能坡及其工程应用
- 谈论有序的政治参与与中国政治的发展
- 北京地铁10号线奥森区间降水方案选择与实施
- 群众路线:民主的中国路径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简析
- 浅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创造
- 浅谈大国在中亚的利益交织
- 论中华民族传统祖国的意义结构
- 邓小平对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对复合式地铁车站内衬墙开裂原因的探讨
- 儒学与人际
- 浅论科学发展与有限发展
- 从“公务员报考热”看公务员绩效考评制度的构建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2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2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10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8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3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3
- 《夏夜多美》教学片段一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5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5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9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1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1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