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7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
廿 鹄 鬣 茗 罍
蹇 倩 髻 鬟 浃
乍 澈 靧hui4 曝 呷 xia1
2.朗读课文,对照注解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进土,曾任空部郎中等职。明代著名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均有才名,时称“三袁”。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重视通俗小说和里巷民谣,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
2.导语 。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入生哲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燕地寒:燕(归的古燕国,今北京一带。
冻风时作:冻风,冷风。作,起。
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局限。
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
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润湿。
若脱笼之鹄:鹄,一种水鸟,俗名天鹅。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
波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鳞浪层层: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词词尾。新开,刚打开。匣,指镜匣。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被。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文中指被晴日融化的雪水。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售髻鬟之始掠也:倩女,美丽的少女。 靧面,洗脸。
掠,梳掠。
柳条将舒未舒:舒,展开。
柔梢披风:梢,本指禾的尖端,这里指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
披,分开,散开。
麦田浅鬣寸许: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
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而茗者: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
用为动词。
罍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罍,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
风力虽尚劲:尚,仍然,还。劲,猛,强劲,猛烈。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浃,湿透。
凡曝沙之鸟:瀑,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毛羽鳞鬣,鸟的羽毛,鱼鳞鱼鳍。
始知郊田之外末始无春:未始,未尝。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
惟此官也:此官,当时作者任顺行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恶能无纪:恶,安、怎么。无纪,没有记游的文章。
5.提问:请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写城中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作”的景象。
第二段:写郊游所见满井春色。
第三段:交代写作本文的用意和写作时间。
6.提问: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讨论并归纳: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7.提问: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8.提问: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层意。
讨论并归纳: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从“甘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二层(从“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第三层(从“始知……”到“末之知也”):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9.提问: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讨论并归纳: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宠之鸽,”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
“山峦”、“柳条”、“麦田”、“游入”、“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
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
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10.提问: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讨论并归纳: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并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11.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体、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12.提问: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
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县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
(l)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四、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飞沙走 li4,波色zha4明
清(che4 见底 juan1然如拭
鲜(yan2) 明媚 泉而(ming2)者
(Pu4)_沙之鸟 汗出(jia2)背
(you1)_然自得脱笼之(hu2)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高柳夹堤,上青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hu2)。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老者来之知也。
附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退尽,经常刮起冷风,~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22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署髻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泱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每日四问——读《陶校长的演讲》有感
- 努力,就是成功——读《蝉为谁鸣》有感
- 读《过度法门》有感
- 再读《为自己挖一口井》
- 从点滴做起
- 做生活中的强者——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给四川地震灾区同学们的一封信
-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 《嘻哈小天才》读后感
- 读《小公主》有感
- 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她幸福
- 平凡的爱------读《电话》有感
- 守望春天
- 《网络少年》观后感
- 《财神与樵夫》的读后感
- 浅谈“双S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浅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挥理论课程综合功能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探讨
- 关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可贵探索
- 浅谈独立学院文学专业分散实习管理方法探索
- 浅谈创新理论课内容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
- 关于民族精神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刍议
- 试论人为本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 试论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差异分析
-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五个“统一”
- 浅析科研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特色
- 有效利用新媒体,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
- 探析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与职业影响
- 《两只小狮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二
-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六
-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三
- 《小伙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五
-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小伙伴》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