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6课《醉翁亭记》
【教学构想】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贯彻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引导学生弄清文章中哪些是叙事,哪些是写景、抒情,三者是怎样紧密结合起来的,从而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并理解其蕴涵。
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把本文与《登泰山记》比较,找出其异同。要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骈散结合的句法,炼字炼句。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学安排]
两课时
1.对文章字词的学习,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
2.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庆历四年”。
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
生: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师:非常正确。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阳修作品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要克隆塞尚
- 我家乡的冬天
- 我看克隆
- 莲莲,知为谁生
- 盛开在人们心中的莲
- 唐诗中的“花花世界”
- 我看克隆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江南可采莲
- 爱无限
- 麦当劳与永和豆浆
- 扇子的文化
- 我看克隆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他们为什么能在智力竞赛中获奖
- 为住宅规划设计挑“刺”
- 美国的老桥与北京的门楼
- 城市建筑美学 城市规划的宏大叙事
-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方法
- 小庭园设计的20个要素
- 个性装饰风格
- 景观设计中的“灰色空间”
- 居住区景观不同于园林绿化
- 浅谈旧城成片改造的运作机制
- 庭院设计十大原则
- 园林规划中当注意的几个风水问题
- 如何保持景观要素的一致性
- 北方园林的布局特点
- 彩色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 建筑的模仿与抄袭
- 《七颗钻石》重点字词梳理
- 《七颗钻石》课后习题答案
- 《七颗钻石》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七颗钻石》同步作文 红鞋
- 《七颗钻石》老师语录
- 《七颗钻石》美文欣赏 跳水
-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 《可贵的沉默》 趣闻故事
- 《七颗钻石》重点问题探究
- 《七颗钻石》优秀笔记展示
- 《七颗钻石》重难点分析
- 《七颗钻石》趣闻故事
- 《七颗钻石》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七颗钻石》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七颗钻石》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