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苏教版《有的人》教案2
教学目的:
1、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 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 理解对比的写法
4、 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设想:
1、 计划学习两课时
2、 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语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 熟读全诗
1、 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 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 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 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 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 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祥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 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对比对象 对比角度 对比内容
表现 结果
为人民的人 对人民 恭恭敬敬
全心全意 永远记住他
对人生 为革命
愿献身 到处是青清的野草
对社会 让别人活得更好 抬得很高,很高
反动派及剥削者 对人民 作威作福
任意欺压
把他摔跨
对人生 为自己
想不朽 烂得更早
对社会 使别人不能活 下场可以看到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 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略。
3、 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六、 学习第一小结。
1、 指名读。
2、 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 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七、 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后面所剩内容。
一、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 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 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 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 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 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 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 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 分析诗中的议论。
1、 找出议论句。
2、 分析议论的特点。
A、 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
B、 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清明回乡
- 假如我是一个设计师
- 谁的本领大
- 老鼠开会
- 我们的六一
- 雨中的小白花
- 我的梦想
- 快乐的奇乐儿童乐园
- 心中的花园
- 童年
- 我家的小狗
- 我喜欢蓝色
- 多彩的石榴
- 假如我是超人
- 妈妈的爱
-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民法论文(1)
- 无效担保民事责任的裁量民法论文(1)
- 论人格权的民法保护民法论文(1)
- 物权法的定位及基本体系分析民法论文(1)
- 责任保险与民事责任的互动民法论文(1)
- 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民法论文(1)
- 清代西藏婚姻制度民法论文(1)
- 英语世界中的诚信原则民法论文(1)
- 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民法论文(1)
- 地权的困境:明代史个案研究民法论文(1)
- 流浪的权利与管制
- 生命权损害赔偿中的基本问题民法论文(1)
- 从立法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民法论文(1)
- 论证券民事赔偿中因果关系的推定
- 法律文化层次论民法论文(1)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片断
-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简说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4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片
- 《坐井观天》教学建议
-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建议
- 《我要的是葫芦》阅读教学课堂实录及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