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以古代劝学名言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适当补充。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
(1)要求学生笔译第3段。
(2)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之处。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4)学生齐读第3段。
6.学生齐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
1.请学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
2.细读第1段,从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词语。
3.默读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4.提问:请复述作者读书时的勤奋的情形,想一想:这勤奋和前面所说的艰难的生活条件有什么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5.提问: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6.提问: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7.请简要介绍马生,谈谈作者对马生所持的态度。
8.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吗?
五、学习迁移
学生交流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读书要“勤奋”、“专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家乡
- 家乡的春天
- 早起时快乐
- 有趣的课间
- 我爱仙人掌
- 外婆的资金
- 景色诱人的桂林
- 我喜欢的电视节目
- 我爱看的书
- 我的老师
- 我
- 我最高兴的一天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我帮妈妈做家务
- 冬天的景色
- 论法治基础上的民主
- 民法上的正当防卫刍议(1)论文
- 归化策略在功夫熊猫2中的应用
- 从中西方电影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
- 色彩在油画风格影片中的必要性
- 对当代电影的美学述评
- 电影创作的艺术性概述
- 现代法治国的基本特征和要素
- 影视艺术中美术的适用性
- 广告影视化传播成效探索
- 美国电影华人形象的认同
- 影视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功能
- 国产穿越影视剧述评
- 读者权论(1)论文
- 影视对英语教学中适用性
- 《称象》教案
-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
- 《柳树醒了》教案
- 《失物招领》教案
- 《古诗两首》教案
- 《古诗两首》教案
- 《童年的发现》教案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 《春雨的色彩》教案
- 《雪孩子》善引导教案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夏夜多美》教案
- 《看电视》教案
- 《月亮的心愿》教案
- 《荷叶圆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