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第五课伤仲永(人教版)

第五课伤仲永(人教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6

第五课伤仲永(人教版)

5.伤仲永

王安石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难点

(1)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题解 -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神童,“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由老师范读,学生个别朗读,齐声朗读等方式。朗读时做到不读错音,节奏分明,朗朗上口o

2.学生对课文字词质疑,由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全班讨论。

【未尝识书具】未尝:不曾,识:认识。

【忽啼求之】之:代词,指书写工具。

【父异焉】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即书诗四句】书:动词,写。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为:把……当作,养:赡养。收族,和亲族的人搞好关系。收,团结。意:主题。

【邑人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对待……

【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乞之,讨取仲永的诗。

【利其然】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有利可图。然:这样。

【不使学】使:让。

【余闻之也久】也:舒缓语气。

【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

【复到舅家问焉】复:再一次。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之:调整音节为:成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则:表原因,就因为。

【且为众人】且:况且。

【固众人】固:本来。

【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怕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j 3.请学生翻译课文。(可一人讲一句,要求字字落实)

4.朗读课文。

5.质疑: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讨论并归纳: 。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会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6.质疑: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受之于天’’而“卒之为众人矣”,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7.质疑: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二者之间,后者更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8.交流自己学习这篇文章的心得体会。

四、小结

(一)词语小结

1.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1)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

(2)邑人奇之奇:对……(感到)奇怪。

(3)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对待……

(4)利其然利:对……(感到)有利可图,认为··…·有利可图6

2.虚词的用法。

(1)之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仲永之通悟助词“的”

(2)于

贤于材人远矣比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二)内容小结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

3.即书诗四句( )

4.从先人还家( )

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 )

6.或以钱币乞之( )( )

7.贤于材人远矣( )

8.其受之天也(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忽啼求之( ) 2.借旁近与之( )

3.邑人奇之( ) 4.或以钱币丐之( )

【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稍稍宾客其父。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本文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了?

【附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大家)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自寺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自寺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5.伤仲永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一)1.属于2.曾经3.写4.跟从5.赡养团结旨意(内容)6.有的人求取7.胜过,超过8.承受(二)1.指书具2.指方仲永3.这件事4.方仲永的诗句(三)1.渐渐地(大家)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2.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四)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贴鼻子
万能水晶的考验
端午节
意外
家乡的红枣
端午节
在战场中的蝙蝠
大自然的声音
快乐课间
我的老师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
我爱家乡的樱桃
垃圾袋奇遇记
难忘的端午节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刑法论文(1)
传统教师文化的病理现象及现代教师文化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传统文化的精魂
防范利用公示催告程序进行诈骗刑法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刑法论文(1)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价值
浅论玩忽职守罪主体的缺陷与完善刑法论文(1)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
论现代娱乐传播的传统文化语境
中国传统文化对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影响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的几点想法
《蟋蟀的住宅》教学思考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送教课)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白鹅》教学案例
《去年的树》教学思考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巨人的花园》教学思考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推门课)
《白鹅》教学设计
《白公鹅》教学谈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白鹅》教学思考(推门课) 清风细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与教后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引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