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理解
导航台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谁“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一切”,指什么?好为什么会“微笑着承受一切”呢?读一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全文记叙了我国女子体操队跳马运动员桑兰在参加一次世界性的体肓竞赛时意外地从马箱上摔下来,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而是微笑着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一切。赞扬了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优秀的跳马选手。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桑兰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不幸从马箱上摔下,断了脊椎骨,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第三段(第3-6自然段),描述了桑兰面对伤痛和不幸,坚强不屈、微笑着承受一切,这里全文的重点段。
第四段(第7自然段),桑兰以无比的勇气,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课文通过对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再现了桑兰坚强的形象。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断(一)
片断点评
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两小时的康复治疗,从手部一直推拿到胸部。……
[欣赏]
这似乎让我想起了军神刘伯承,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却将医生的刀数数得一点不差。而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角——17岁的桑兰一边忍着剧痛,一边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是桑兰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在安慰别人,不愿他人因为自己的伤痛而难过,表现了桑兰的乐观精神。
精彩片断二
片断点评
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
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
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欣赏]
“一切”是指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全部艰难困苦,桑兰都用“无比的勇气”承受,“一贯的微笑”迎接着,她不愧是个“坚强的小姑娘”,她这种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指导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就知道了写人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写。这篇课文是写人的,描写的是17岁的桑兰,文章也是通过对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这儿单讲语言这个方面。全文对桑兰的语言进行直接描写只有一处,第6自然段,桑兰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话虽不长,但让人感受到一股顽强的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决不向”,充分表现了桑兰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所以这一句话在表现人物性格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同学在习作中已经开始叙述人物的语言了。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一定要注意是不是表现了这篇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如果不是,就是再美的语言也要妒忌痛割爱。
有一位同学在一篇写妹妹的习作中就从描写人物语言方面来写妹妹的纯洁善良,天真无邪。“姐姐,昨晚我看了电影《孔雀公主》以后,心想:孔雀公主能用露水治好老奶奶的眼睛,我就不能治好楼下李奶奶的眼睛吗?”“姐姐,你说我的露水能治好李奶奶的眼睛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个热心可爱的小妹妹出现在我们面前。
益智园
四、创新与实践
1、关于桑兰的受伤、治疗及生活情况,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及倪萍阿姨主持的《谈话》节目中曾作过专题报道。同学们可以课后查阅报纸杂志、音像资料,准备充分后,开展一次“桑兰故事报告会”。
2、小小的桑兰具有着惊人的毅力,同学们一定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你能给桑兰姐姐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夏雨
- 谢谢你,太阳
-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 兔子的红眼睛
- 兔子的红眼睛
- 夏雨
- 夏天的声音
- 续写《狐假虎威》
- 夏天的雨
- 可爱的树袋熊
- 我既喜欢夏天又讨厌夏天
- 我不敢再骄傲了
- 我的妹妹
- 中秋赏月
- 难忘六一
- 宪政的复权(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简析汝南罗卷戏的戏文词格①
- 论宪政的平衡性(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灵魂
- 程序与宪政(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源流
- 浅谈儒家的和谐观与中国传统调解制度
- 论宪政的平衡性(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图书馆数字化与现代化信息服务
- 将传统民间艺术溶入现代生活
- 图书馆员工自我素质提高的必要性
- 诌议人力资源时效性对高校图书馆的战略性影响
- 宪政的复权(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浅谈传统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
-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四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八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五
- 《小英雄雨来》列标题训练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
- 《小英雄雨来》缩写
-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九
- 《小英雄雨来》中的照应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六
- 《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实录及评析
- 《小英雄雨来》教学实录
- 《小英雄雨来》综合资料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四
- 《夜莺的歌声》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