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1
《“东方之珠”》教案之五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九课《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感知段落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媒体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揭题、读题。
2、引出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悟文激情
(一)、多媒体呈现香港全景录像,引导学生说出内心感受。
(二)、自由朗读2—5段,思考作者介绍了香港的哪几个地方?
下设A、B、C、D四块,根据学生的心理趋向,在教学实践中随机确定。
A、学习“沙滩”一段
(1)、个别读、喜欢沙滩的学生一起读。
(2)、多媒体传送轻微的浪涛声,依次呈现沙滩图、文、示范读。
(3)、学生读全段(伴浪声),选喜欢的句子读,说喜欢的原因。
(4)、再读,体会沙滩多层次的美。
B、学习“海洋公园”一节
(1)、个别读、喜欢海洋公园的学生站起来读。
(2)、读重点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动物精彩的表演。
(3)、多媒体呈现动物表演录像,引导学生在观看中表达自己的兴奋心情。
(4)、再读课文,激发喜欢和自豪之情。
C、学习“繁华的街市”一节
(1)、自由朗读,想象香港的繁华。
(2)、多媒体呈现填空,理解、积累、运用词语。
()的摩天大楼
()的商品
()繁华的街市
()的街道
(3)、用学过的词语说一说
(4)、再读课文,体会香港的繁华景象。
D、学习“香港夜景”一节。
(1)、多媒体呈现夜景录像,说说看到的景象。
(2)、多媒体呈现文字画面,变换排列方式,引读并指导背诵。
①引读,感知语言美。
②利用多媒体对文字重新排列,再引读,体会结构美。
③利用多媒体逐渐隐去三个喻体及全部句子,指导背诵。
④鼓励全体学生背给同桌或自己喜欢的人听。
三、总结课文,拓展知识
1、多媒体展示香港的其他的景色,在欣赏中体会“东方之珠”名称的由来。
四、置作业,练习仿写
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一句话。(注意加点的词)
1、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
2、班队活动课上,摸奖游戏可有趣了。
3、秋天的田野,热闹非凡。
4、做事非常认真。
利用多媒体“声、光、影、像”于一体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接受信息,把鲜明逼真的立体形象和悦耳动听的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香港有身临其竟之感,引发直接兴趣,达到“课伊始,情亦生”的境界。使小学语文教学体现“学语文”不是“仅语文”的理念。
和谐轻微的浪涛声,为学生创设一个幽雅的听觉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听觉感官,以声取人。学生在倾听的行为中,理解“倾听”。同时沙滩画面和相关文字的依次呈现,使“听觉情境”迁移至“声像情境”和“语表情境”,使沙滩的美在复合情境中,通过朗读成为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
抓住学生兴趣的兴奋点,在用自己的方式介绍精彩的动物表演之后,将“精彩表演”的静态文字转为动态画面,配上欢快的音乐,并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兴奋心情,捕捉真实的感受。
这一填空的设计,既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书上的重点的词语,又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运用知识的空间,使同类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声像并举的夜景录像,使学生在视觉上感知香港之夜的美丽与辉煌,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见之感,为三个比喻句的教学作了铺垫。
多媒体相继呈现的一般文字画面和重新排列的文字画面,使学生在读中既感知了语言文字类,又领悟了段落的总分结构,帮助学生记忆、背诵,并为课后的仿写起了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香港的其他美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速度快、效率高的听视觉环境,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展了认知的时空广度,体现了现代大语文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中国,加油
- 秋天
- 美丽可怕的地震云
- 批评大地震
- 看《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
- 指 纹
- 小蜜蜂的家
- 特别的日记
- 奥林匹克吃饭大赛
- 梦
- 过节了
- 给王老师的一封信
- 我和小鸡一起成长
- 这个一角钱是假的
- 夏天
- 讲话稿语言与文件语言的同异比较
- 社会公正理论视域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权利和语言认同
- 浅析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本质区别
- 网络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跨越式发展
- 锐捷网络国际市场进入策略
- 回归故乡:现代汉语诗歌的一种语言学阐释
- 艺术史学:论艺术与史学的共性
- 评《现代汉语词典》语言学条目释义
- “对话”随想─访谈类节目的感与悟
- 提高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
- 煤炭企业实施大客户营销战略探析
-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教学改革探微
-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引领浅谈
- 工业零配件产品网络营销分析
- 新形势下我国石油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 《小熊住山洞》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二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五
- 《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三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三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六
- 《雪地里的小画家》片断赏析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二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八
- 《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之四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