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比尾巴》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这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各有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第二、四节,回答了第一、三节的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中的六幅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在入学前多数孩子接触过这首儿歌,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及相关尾巴图。
2、课前让学生收集小动物图片或者玩具,并了解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激趣:森林里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可多啦,有小猴子、小白兔、小松鼠……今天,他们聚在一起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瞧,比赛的牌子都挂出来了,(出示“比尾巴”字卡)你知道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指名读,齐读,“巴”要读轻声。)这三个字你是在哪里认识的?怎样记住它们?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2、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都喜欢哪些小动物?(指名回答)把你收集到的小动物图片或玩具,展示给大家,说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先组内交流,再汇报。)我们把这些小动物聚在一起,举行“比尾巴”交流会怎么样?(板书课题)
(“课的第一锤重音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趣味性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脑、眼、口、手并用,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自由地探究、表达,陶冶了性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这是谁的照片
- 一个村庄的故事
- 原来这是一场梦
- 樵夫和蛇
- 家乡的板鸭
- 夏天
- 看日食
- 在阅读中成长
- 小象转学读后感
- 喜羊羊与灰太狼——优点强化机
- 我有许多的纸
- 马小虎先生养马
- 童年
- 爬 山
- 我有步步高点读学习机了
- 小区绿化三大误区
- 苗木养护管理程序
- 草坪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
- 绿地养护管理工作程序
- 关于××通信企业XX客户保留策略的研究
- 美国的农业生产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
- 浅谈医院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要点
- 园林中的借月造景
- 司法与媒体的复杂关系与简单关系(1)论文
- 论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的格局与方向
-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
- 税捐法与民事法(1)论文
-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求
- “精细农业”的实践与农业科技创新
- 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 《燕子》教学设计之六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三
-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燕子》
-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燕子》
-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燕子》片断赏析
- 《燕子》
- 《我不是最弱小的》
- 《燕子》重点语段练习设计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二
-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