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比尾巴》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这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各有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第二、四节,回答了第一、三节的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中的六幅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在入学前多数孩子接触过这首儿歌,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及相关尾巴图。
2、课前让学生收集小动物图片或者玩具,并了解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激趣:森林里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可多啦,有小猴子、小白兔、小松鼠……今天,他们聚在一起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瞧,比赛的牌子都挂出来了,(出示“比尾巴”字卡)你知道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指名读,齐读,“巴”要读轻声。)这三个字你是在哪里认识的?怎样记住它们?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2、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都喜欢哪些小动物?(指名回答)把你收集到的小动物图片或玩具,展示给大家,说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先组内交流,再汇报。)我们把这些小动物聚在一起,举行“比尾巴”交流会怎么样?(板书课题)
(“课的第一锤重音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趣味性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脑、眼、口、手并用,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自由地探究、表达,陶冶了性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
- 致郭晶晶大姐姐的一封信
- 我们的教室
- 小雪花
- 这算啥
- 这算啥
- 我
- 大树的卫士
- 森林里的神医
- 聪明的猫
- 爬山
- 自我介绍
- 雾
- 花皮球
- 日记一则
- 对于中国古典明清家具之比较研究
- 论探歌唱艺术与朗诵艺术的相似点
- 董事会制度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1)论文
- 中欧垄断协议规制对限制竞争的理解(1)论文
- 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 谈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商业性
- 论室内设计中的陈设艺术
- 谈道教与国人审美趣味
- 论保险代位权的法理基础及其适用范围(上)(1)论文
- 分析文艺院团演艺产品成本控制
- 对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 浅论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1)论文
- 分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 绘画艺术教学中新图式的创建
- 论违反强制性规范的合同效力-历史考察与原因分析(1)论文
-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
- 《静夜思》综合资料教案
-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 《称象》教学实录及点评教案
- 《纸船和风筝》教案
- 《一株紫丁香》教案
- 《雷雨》教案
- 《快乐的节日》教案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案
- 《葡萄沟》教案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
-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 《蜜蜂引路》教案
- 《打电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