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司马光》
[案例]一年级《司马光》
出示句子:司马光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生读句子。
老师将“举”字换成“拿”字,大家再读一读。生再读句子。换掉好吗?为什么?通过朗读比较
生:因为是一块大石头,司马光“拿”不动,要用“举”。
生:我有补充,用“举”字,说明东西很重,用“拿”字说明东西很轻。
【感谢您浏览本站!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
真不错!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在生活中,什么是需要我们“搬”的,什么是需要我们“拿”的呢?
说得真好,相信你们也一定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一个学生突然举手说:“老师,既然较重的东西用“举”,那么司马光搬起来的那块石头一定很大,课文为什么还要说‘举起一块大石头呢’?这个‘大’字应该去掉!”
我心里一楞:这个同学的想法很有道理,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有很多同学摇摇头,有可能没有理解那个同学的看法
我说:请这个同学将你的看法再说一遍,好吗?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他说得有道理吗?
许多学生举手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有没有谁不同意去掉“大”字呢?想想看,为什么你不同意呢?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举行“小小辩论赛”,同意去掉的站着发言,不同意的坐着发言,我们来听听,谁说得最有道理。
一场小小的辩论赛紧张地进行着,小辩手们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说:“我觉得这个‘大’应该留着,从图上来看,花园里有许多石头,花园里的石头对于小小年纪的司马光来说都是很沉的,他都得‘举’,司马光肯定是在这些石头中挑了块最大的,因为只有用最大的石头才能砸破缸,才能救出小孩。”还有的说:“只有大的石头才能砸破大水缸。”
我的反思:
学生的见解多精彩!他们能大胆地提出去掉“大”字,这是成人不会想到的;而要保留“大”字的见解也有理有据。因此充分地信任学生可以使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学生独特的发现和见解无一不与教师的循循善诱有关。我想:如果学生不经历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过程,恐怕不会提出“大”字的去留问题。而当学生提出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我首先要充分肯定这个学生,又要给充足的时间让其他学生重视并思考这个问题,并相机引导学生反驳这个看法,而不是盲目跟从。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课堂小小辩论赛,营造了活跃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记一次辩论会
- 父母的爱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开卷有益
- 记一次辩论会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记一次辩论会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父母的爱
- 记一次辩论会
- 记一次辩论会
-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探讨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 电声音乐“电子音乐与电脑音乐
- 浅谈原生态民歌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
- “文革”时期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特点
- 音乐教育中少儿创造力的培养
- 俗乐舞台探索
- 试论古筝艺术的表情性
- 论学艺先做人—听著名歌唱家吴雁泽讲座后感
- 浅析高师合唱指挥教学与实践
- 浅析沥青路面质量与路基工程
-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 我国舞蹈文化传承与舞蹈教育
- 试论舞蹈对中小学生的非审美教育功能之一、二
- 论合唱艺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 谈钢琴演奏应把握好作品的内在情感
- 《王二小》美文欣赏:和王二小约会
- 《王二小》教学难点
- 《王二小》教学目的
- 《三个儿子》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王二小》随堂练习:提高篇
- 《王二小》教学重点
- 《王二小》重点字词的意思
- 《王二小》随堂练习:巩固篇
- 《王二小》老师语录
- 《王二小》重点问题探究
- 《我为你骄傲》 考点练兵2
- 《王二小》相关资料
- 《王二小》写作指导
- 《王二小》整体阅读感知
- 《王二小》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