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看电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猜一家用电器)
2、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说说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3、看图: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节目?说说你观察的依据。
过渡:这家人看电视,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第5课。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读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读准生字,注意“赛”是平舌音,“音”是前鼻音。
2、思考
(1)“我”家看电视,很奇妙,表现在哪里?
(2)读最后一小节,想一想:每人心里都装着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3、讨论
就以上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问题一提示:(先给时间让学生说,再出示句子分析说明)
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关掉,——打瞌睡睡觉。”
奶奶:“奶奶啥时换了频道?——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我们:“不看球赛,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
问题二提示:心里装着的东西是——“爱”(对他人的关爱)。
4、感悟
读课文二、三、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话。
句一: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句二: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句三: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所以……。
联系自己家,用“因为……所以……”说话。
出示课文后面学习伙伴的提示,练习说话。
出示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三)逐段朗读,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勾画出课文生字。
2、小组合作分析生字,交流认记方法。例如:
合体字:全(人十王)奇(大十可)妙(女十少)精(米十青)
员(口十贝)音(立十日)
部首字:却(卩)赛、完(宀)掉、换、拍(扌)写(冖)
3、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
(2)四人小组接词比赛,看哪组接的词语最长。
全()()()奇()()()
精()()()赛()()()
关()()()员()()()
写()()()音()()()
4、写字指导
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写、完、家”三个字。
(四)课后活动
观察家里人都喜欢看什么电视,学了课文后,该怎么做。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我爱我家
- 橱柜里的餐具
- 秋天
- 学 溜 冰
- 妈妈的爱
- 秋天
- 校园的早晨
- 日记一则
- 妈妈的手
- 大雾的早晨
- 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 我们的校园
- 校园一角
- 花蝴蝶和小蜜蜂
- 新传统主义与现代化——透视艾森斯塔德的东亚发展观
- 文化对话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中的障碍
- 关于现代主流学术传统的反思
- 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法律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度及其运作方式
-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轴心突破和礼乐传统
- 和平传统与中国崛起
- 从东亚文明传统中开拓中国外交智慧资源
- “发展”的“异化”与“经济”的“文化”
- 论宪法学的根本方法
- 朱学勤:2004:传统文化思潮激起波澜
- 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再生
- 论宪法权力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A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A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B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A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B
- 《麦哨》教学设计A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A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B
- 《万年牢》1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A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B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B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