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朱学勤:2004:传统文化思潮激起波澜

朱学勤:2004:传统文化思潮激起波澜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3

朱学勤:2004:传统文化思潮激起波澜

这一年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 中国 方兴未艾,这其中有很多朋友,我本人乐观其成。但对可能出现的逻辑矛盾,如普世主义与相对主义,确实不容易警觉,多说几句,也许能相互提醒?

岁末天寒,回顾这一年思想文化事件,可圈可点处不少,能说能论者不多。笔者拟集中论述这一年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事件。

先说事件和趋势。

2.“公祭”孔子孔子诞辰2555年,作为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核心 内容 ,祭孔大典首次由民间活动转为官方主导,即所谓“公祭”。9月28日,曲阜市市长颂读祭文,献花篮,之后孔、孟、颜、曾后人及教师、海外华人、境外人士等代表团分别向孔子敬献花篮,拜祭“万世师表”。此前曲阜祭孔,都由民间承办,当地政府介入,则为建国后第一次。此举由新华社报道后,立刻引来舆论不安与尖锐批评。

3.北京文化峰会及甲申文化宣言9月3日至5日,以许嘉璐、季羡林、杨振宁、任继愈、王蒙五位的名义发起,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共有72位名流参加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是“全球化与中国文化”。闭幕会上通过和公开发表了《甲申文化宣言》,“向海内外同胞,向国际 社会 表达”他们的“文化主张”。 目前 可见的批评,可能以袁伟时先生最为尖锐。他针对此事撰文指陈:要创造中国文化新的辉煌,传承固有的优秀文化成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和尊重知识的环境,让具有原创力的当代优秀思想家、 科学 家、文学家、 艺术 家能够脱颖而出,这才是中国文化惟一的出路。

4.读经论辨另据报道,民间悄然兴起读“经”之风,截至2003年底,中国已有五百万个家庭、六十多个城市少年儿童加入诵读儒家经典行列。蒋庆则主持编辑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 教育 诵本》,系统地提出以背诵为主的教学 方法 。旅美华人学者薛涌发表文章,激烈批评上述现象,题为《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一场以‘文化保守主义’为旗帜的愚民运动似乎正在开始”。7月22日,《南方周末》刊出薛涌、朱国华、秋风和刘海波的四篇文章,讨论蔓延到 网络 论坛,反对者众,支持者也并不微弱。

5.在读经争论中,一批原来被认为可能持不同意见的学者,比如刘海波、秋风、王怡、范亚峰,明确支持儿童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包括儒家经典。他们的学理依据与蒋庆及北京文化峰会不同,并不是来自儒家圣贤,而是来自哈耶克和苏格兰道德 哲学 ,一种具有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的宪政主义框架。在他们看来,建立宪政制度,与保守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之间,并无矛盾之处。法学界也出现一批学者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持同情的理解:夏勇从民本思想 发展 出民权思想,武树臣从中国司法传统中发掘判例法(普通法)传统,杜钢建提出儒家宪政主义,萧瀚提出科举宪政主义,并主张恢复繁体字。

蒋庆读经非今日始。但今年能闹出这样大的动静,则恐非蒋庆一人能料及。1994年我去深圳开会结识这位朋友,那时他已经开始穿中式大褂。十年来他行装不改,主旨不变,应该得到众人尊重。我以为,民间活动不涉国有资产流失,确实应取“可以、可以、也可以”的态度,无论是《易经》、《圣经》,或是《可兰经》,都可以读。即使那批中青年朋友要从儒家、老子那里寻找传统资源,我也不反对,尽管也有保留。但所有这些文化保守主义取向,是否也应有两条共识:对内不能强制,倘若只可背诵,不许质疑,则确实与 现代 蒙昧无异;对外则不能借行政力量以壮威,像曲阜地方政府所为,引起不必要的 历史 记忆,理应批评,甚至谴责。若以这两条共识衡量,蒋庆关于读经只能背诵不可质疑的说法,确实过火;但他的对外原则却处理得较好,远走贵州龙场,可谓洁身自好;群贤毕至的北京峰会则反而不如这位“文化个体户”,无论是聚会场所,还是发表宣言的地方,取舍之间欠思量,出处辞让乃儒者大节,似不应那么随便。

就 内容 而言,蒋庆的 政治 儒学和《甲申文化宣言》如出一辙。只是前者不绕圈子,坦白直露;后者要多说几个“但是”,在“但是”后面做文章。那些说法作为对“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反弹,也不是不可理解。就历史后果而言,“五四”扭转此前五十年的历史走向,导引此后几代知识分子“以俄为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内在反省,不能不从五四始。就文化本身而言,“五四”使中华民族的注意力从具体的政体改制转向文化改造。

二十世纪发生过三次文化论战,复古派与西化派争得你死我活,却是同一个“文化决定论”的两极震荡,都把 中国 的存亡兴废归结为文化 问题 ,除了转移 社会 政治层面的注意力,在思想学术层面,也乏善可陈,没有积累下多少积极成果。今日中国已经没有二十世纪最初十年的外部危机,改革25年曲折经历也历历可数,阻碍中国进步者,不是“外部 影响 ”,也不是“文化问题”,而是吾土吾民每日每时就在眼皮子底下发生着的非文化问题。在这种时候,可以“ 研究 ”文化,也可以“比较”文化,但最好不要强调文化,更不要把所谓的“文化误区”再一次归结为外部影响。倘如是,就不是反拨“五四”之失误了,而是重蹈“五四”之误区。

中国人文学者好谈文化、侈谈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大概只有另外两个民族可以“比较研究”: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法国。十八世纪德国初起,在文化上有后起民族之自卑,于是发明出“文化”优于“文明”的概念,证明“日尔曼文化”比“法兰西文明”高级。内里却反映出德国知识界的卑琐,以致马克思反讽自己的祖国,是“头足倒置”,“只敢在头脑中完成邻国在政治上完成的变革”。法国自十八世纪末叶衰落,从此也以“文化”自慰,对外夸大自己的“文化优越”,只是二等国不甘人后却又不思进取的怨妇心态;知识界对内高唱“文化革命”,则反衬出这个阶层在社会政治领域的失败与无奈。

在这场文化复古主义流变中,比蒋庆值得评论的个案是杨振宁先生,并不是因为后者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而是因为他参与此次“文化热”爆出了猛料,以及前后文化立场出现了逻辑矛盾。杨先生是出席北京文化峰会的,并发起签署了《甲申文化宣言》。谁也没有料到,不出一个月,杨先生在同一个地方发表题为“《易经》和 中国 文化”的讲演,直捣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杨先生初衷,显然是在追索学术史上人人皆知的“李约瑟 问题 ”,却落入五四以来的文化决定论:此前的西化论者仅仅把民族病弱的责任推及到孔孟之道,而他走得更远,把这一责任推到更为遥远的《易经》。对这一类思路,中国 科学 院 自然 科学史 研究 所前所长席泽宗先生发表不同看法,平实而中肯,值得转录于下:

问题不是出在中国人的思维、文化上,而是出在后来具体 时代 的 社会 政治 原因。通常看法认为,欧洲人继承了希腊文化、而中国人则此前没有产生希腊文化,故而欧洲产生而中国则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席先生则提出了相反的论证:近代科学在欧洲是反对古希腊科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物理体系、托勒密天体体系)的结果,正是摆脱古希腊体系的束缚,才诞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伽利略物理体系和哥白尼天体体系。近代数学的标志微积分,也是摆脱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结果。牛顿的《自然 哲学 的数学原理》在形式上按照《几何原理》而写,但在 内容 上却突破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牛顿自己说过,读了《几何原本》对他没有多大帮助。后来反对微积分者正是那些受到欧几里得几何学束缚的人。席先生也反对盲目夸大《易经》作用的观点,更不能赞同有些学者把现在发现的遗传密码、量子力学等等独用《易经》来解释。

杨振宁先生将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追溯到先秦时代的《易经》,是否也是从反面夸大了《易经》的作用呢?席先生没有说。但是他接下来提出对“李约瑟问题”的解答,则比杨氏切近:

1644年是个转折点,此前70年不到的时间内,中国已经产生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算法统宗》、《农政全书》、《瘟疫论》、《律学新说》等世界水平的著作,但在此之后,中国和英国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英国议会军队打败了王军,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君主立宪制度下,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前进;而中国由于清军入关,打断了上述进程。此后到康熙时代,国内外环境都不错,由于康熙一系列错误的科学政策,失去了可以与欧洲“同步起跑”的机会,双方以此为起点,差距开始拉大;到乾隆时代,“复古”运动崇尚一切都可以从古书中找到原因,包括 科技 ,统治政策阻碍了中国科技的 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建国初期,科技工作者没有条件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以后的“文革”时期,更谈不上社会为科技发展提供怎样的条件。而当时欧美科技工作者在研究钻研时不会受到任何干扰。社会条件的差异,是现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中国人,但都是外籍华人的一个原因。所谓“李约瑟问题”,不必到1400年以前的希腊去寻找,也不必追着孔子、孟子。自16世纪以来,中国科学开始落后,要从当时、当地去找原因。

上述谈话发表在最近一期《科技中国》,其 历史 纵深与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北京文化峰会及其《甲申文化宣言》。只是因为人文学界多半不读非人文杂志,这篇谈话没有得到应有注意。

回到杨振宁先生这里来。他出席北京文化峰会,签署《甲申文化宣言》,这一立场似乎证明他应该是中国文化本位者,坚决反对文化上的普世主义的?而他又在同一个地方发表演说,抨击中国传统思维不合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此次演说以及此后在清华大学再次重申,岂不证明他也是挖古根的西化论者,只是“挖”得更深,是坚定的普世主义者?到 目前 为止,杨氏演说引起轰动甚多,但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文化立场已经出现首尾不一,如此逻辑矛盾,出现在一个批评中国人逻辑思维不过关的著名学者身上,是说不过去的。

杨振宁先生的文化立场矛盾,可能来自他所受的西方科学训练与本土民族主义情绪的冲突?杨先生是个杰出而成功的物 理学 家,他的成功本身就证明,人类思维逻辑具有普世性,只要遵循普遍规则,套用民族主义者最常用的语式:西方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可以做到。在思维方式这一最为核心的文化问题上,他不可能不是一个坚定的普世主义者,否则,无法解释他在西方的成功,也无法解释他为何那样强烈地批评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哪怕是寻错了方向,也不给中国的文化相对主义者留下可以逃避的余地。对于这一点,我是欣赏的。可惜他的局限在于,他被民族主义情绪拖住了另一条腿,使他思维逻辑的另一面倒向文化相对主义,前后矛盾而不自知:出席北京文化峰会并签署《甲申文化宣言》,能满足他民族主义情绪;回过头批判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又使他回到了一个科学家本来应有的普世主义。

像杨振宁这样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此次抨击《易经》,有些说法不无可取之处,如他强烈批评中国士人对技术的轻视,以及逻辑思维欠缺,这些缺陷客观存在,并不是此前没有人这么说,而是因为中国知识界、传媒界到现在还没有摆脱崇拜国际名人的庸俗习性,同样的话只有出自他这样的国际名人之口,方能收振聋发聩之效。

此外,此次文化复古浪潮在整体上没有跳出五四以来窠臼,但因为杨氏参与,也带来一些新鲜气息。以前的文化讨论总是人文学界在那里自说自话,很少看到科学家参与。在中国,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斯诺所言“两种文化”的隔阂,还有一层不能说破的因素:包括我在内的大陆中青年人文学者,受害于中学 教育 文理分科过早,一些朋友因数理成绩不理想,才被动转向文科班;进入大学后继续受害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尚未及时矫正,却已经开口发言,进入了文化热讨论。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科学家保持距离,以沉默而自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一年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中国方兴未艾,这其中有很多朋友,我本人乐观其成。但对可能出现的逻辑矛盾,如普世主义与相对主义,确实不容易警觉,多说几句,也许能相互提醒?本文不是专为杨振宁先生发,只是引杨振宁先生偶一失误为戒,智者千虑,亦有一失,既为己戒,亦为友戒。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猫为什么可以爬树
教师节的礼物
保护地球
风声、雷声、雨声
暑假趣事
当一次盲人
泰宁游记
张家界的野猴
难忘的一件事
假如我是孙悟空
秋天
雨浪滔滔
溜冰
记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最新入党申请书范本3篇
2012年3月青年入党申请书范文
2009年12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2009年入党申请书范本
工作后递交的入党申请书范文
简短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2009年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书
09年大一新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2009年通用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
企业领导入党申请书范文
2009年入党申请书范文2篇
铁路工人入党申请书范文
2009年12月入党申请书范文
90后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2009年校长入党申请书范文
可持续发展概念下的道路交通现代化建设
浅探歌唱发声中的对立与平衡
谈音乐素养对美声演唱的重要性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
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
初谈浪漫主义音乐与肖邦夜曲
分析西洋管乐器演奏艺术之我见
试论歌唱中呼吸运用的误区及纠正方法
浅析歌唱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在企业文化战略中运用的可行性初探
浅谈加入WTO对公路职工思想的影响及对策
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创作特征探析
浅探儿童歌曲创作艺术特点
信息高速公路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问题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设计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一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设计1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二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8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