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文章内容。
2.讨论,抓住主要信息,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气概。
教学重点:
简介背景资料,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又描写珠峰景色的作用。
课前专栏:
积累汇报,观察说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
1.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2.写作背景简介: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3.珠穆朗玛峰简介: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三、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思考:①再突击顶峰的过程中,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困难?(体力衰竭,寒冷、黑夜、缺氧)
②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坚强和大无畏的精神。
(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和刘连满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
③用简洁的语言复述登山队员突击顶峰的经过。
(指定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四、精读课文,研究相关问题。
学生思考:
1、刘连满的形象令人感动难忘,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为队友做人梯,疲劳过度,体力衰竭,放弃登顶;面对死亡的威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队友;一封感人的信。)
2、12自然段中引用杨赫斯班在《埃非勒峰探险记》中的那段话作用是什么?是否离题?
(为了表现珠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出登山队员所遭遇的巨大的困难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3、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并说说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卷笔刀
- 记一次难忘的拔河比赛
- 游牡丹园
- 日记一则
- 闪光的蝴蝶结
- 小鱼和小河
- 第一场大雪
- “六一”儿童节
- 第一次乘飞机
- 音乐喷泉
- 我的一家
- 快乐的儿童节
- 小白狗的故事
- 未来的汽车
- 春天
- 网络环境下广播组织权的法律保护(1)论文
- 关于电视历史剧“走红”的思考
- 村民自治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 苏联解体原因的文化学思考
- 政治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 课题:为空瓶添新装(装饰)
- 解释论视野下保证期间制度的反思与重构(1)论文
-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 全球化与中国公共管理模式的重构
- 自治新论
- 对改进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若干建议
- 秩序与价值——寻求公共权力建构的合法性
- 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走向制度化的对策思考
- 物权法定原则之辨:一种兼顾财产正义的自由论视角(1)论文
- 著作权质押的困境和出路(1)论文
-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谈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翠鸟》教学设计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
- 《荷叶圆圆》
- 《坐井观天》教案
-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雷雨》教学片段
-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 《两只小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