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指导与建议

《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指导与建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指导与建议

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季,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学生自主开展。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

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

其次,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

第三,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

第四,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

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比如,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侧重于自主探究。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2、关于“谱一支‘春天的赞歌’”:

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天,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天;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天“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

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

⑴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因而,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天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发展,而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

⑵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杂感,旨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其写作特长,来充分表达对春天的感情。实际上,除教材提示的体裁外,还可写成童话,甚至可以创作歌词,由自己或请人谱曲等。

第二,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开展这一活动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纳入“为画题诗”“为诗配画”学习活动的成果,将“配画诗”或“诗配画”在墙报里展出,或许会为墙报增色生辉。如果墙报“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天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关于“创作一幅‘诗画’”:

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天。教材中设计了两项活动内容,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一项。教师对“为画题诗”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

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创造。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

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对“为诗配画”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

⑴为诗配画,不仅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联想;

⑵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找、观摩这方面的资料(网络上“诗配画”、“画题诗”的作品较多,可资参考)。

无论是“为画题诗”,还是“为诗配画”,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不能要求过高,以激励为主。

“诗情画意”本就相通。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共同围绕“春天”的主题,先让有绘画专长的同学来作画,然后由会写诗的同学来题诗;或者反过来,先由同学写出诗作,然后再由另一同学来配画。对这种合作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便于在合作中切磋研讨,品评揣摩,相互启发,共同长进。

4、关于写作:

教材只设计了作文题“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而对作文的体裁没有要求,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但从文题看,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语言特点,应大力提倡学生富有灵性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视角,防止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正统观念去钳制学生的思维;

⑵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装腔作势、虚情、矫情是学生抒情性作文中的一大弊端,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没有自己的体验,而是在追求对成人世界“正统情感”的迎合。真情来自真切的感悟、心灵的震颤,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考试
让人行走如飞的鞋
我的恐龙之梦
我爱家乡的大龙湖
祈福
淘小子
我的妈妈
我的老师
我的小鸟
快乐的六一
保护青蛙
我想变成一朵云
一件有趣的事
“基地之行”真难忘
浅谈中外美术史教学
高职院校基于问题模式的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
中职德育项目教学探索
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中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浅谈中专历史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汉语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正迁移
经济学原理在学习决策中的应用
探讨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中专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口语课“分层教学”探讨
探索新时期信息化对财会职业教育的改变
浅析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地域文化营销策略
人教第十册《放弃射门》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成语接龙”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麻雀》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让语文实践打通书本与生活的界限—人教版义教小语第十册《田忌骞马》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鲁本的秘密》教学设计
缅怀先烈,学习精神-人教版第11册语文《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麻雀》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实践课《美化校园,有我一个》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问路》教学设计
《保护绿色家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