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翻新时间:2023-07-20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欲:想要。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 一次车祸
- 南昌红谷滩的夜景
- 小记者活动
- 论素质教育
- 写春联
- 初春
- 三八妇女节
- 我身边的荣辱故事——让座
- 成功
- 难忘的一件事
- 围棋比赛
- 门前的柿树
- 联欢晚会
- 考试
- 互感器型号及主要参数
- 长螺旋钻孔压灌砼桩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1)
- 论城市客运形象设计(1)
-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思考(1)
- 理性选择理论述评
- 基于交通安全的道路线形分析(1)
- 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与印度未来安全(中)
- 浅谈公路工程索赔及管理程序(1)
- 钢管焊接与切割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工程监理实践(1)
- 过河管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试析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及成因
- 附件安装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振动影响(1)
- 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时机与我国改革的选择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一
- 《灰雀》教学设计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二
- 《火烧云》第二课时
- 《荷花》教学设计之四
- 《荷花》教学设计之三
- 《荷花》第一课时
- 《荷花》教学设计之五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