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0、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欢乐节
- 难忘的一天
- 手拍核桃?
- 不翼而飞
- 吹泡泡
- 今天我浇花
- 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 看国际烟花晚会
- 第一次难忘的购物经历
- 杨旭东是我的好朋友
- 我的小土豆
- 学做蛋炒饭
- 难忘的一件事
- 放风筝
- 童年趣事
- 地方历史文献存取、检索的趋势以及遇到的问题
- 联合国与国际公务员法律制度的发展(1)论文
- 关于高校数字图书馆英语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利用
- 关于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中法语教学研究
- 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1)论文
- 关于领会课程标准 挖掘教学资源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 国际法治理公共健康的理念与实践探讨(1)论文
- 关于网络共享平台的赣州高校园区教学资源整合的探讨
- 海上承运人责任限制初探(1)论文
- 关于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办好开放教育
- 国际刑事法院的独立性(1)论文
- 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保留的探析与限制(1)论文
- 试论我国海上承运人责任制度(1)论文
- 国际经济法的缘起及其效力(1)论文
- 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刍论
-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 《呼风唤雨的世纪》近义词反义词
- 《呼风唤雨的世纪》词语积累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杂谈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反思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 《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心思想
- 《呼风唤雨的世纪》词语解释
- 《呼风唤雨的世纪》结构分析
- 《呼风唤雨的世纪》难句解析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反思
- 抓住重点句,辐射全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后感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 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段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