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比尾巴》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比尾巴》。课文可分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生字词,初步了解了动物尾巴特点的基础上,我要进行第二课时的授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拼音、识字。教材在每一课的编写中,大多包括学拼音、识字和读儿歌三个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儿歌去学习拼音、识字和发展语言。《比尾巴》这篇富有儿童情趣的儿歌,共有四个小节,一、二节和三、四节在结构形式上是一样的,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本节课的设计,我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中来进行,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去学习,去探索。
2、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本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巩固15个生字,读好问话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贴一贴等方法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者相互综合与渗透。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3、教学重难点:
读好问话的语气,从而达到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由于问号在一年级的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学生只有读好问句的语气,才能更好地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4、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动物图片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一年级教材主张学生在玩中学、主动学的指导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画面来思维的。”因此,在巩固识字、朗读课文环节,我主要通过图片、卡片、动画、教师示范等直观的形式来教学;
2、游戏教学法:以游戏为载体,将问号读法的学习融于富有趣味的游戏中。
3、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问号读法的学习中自主探究疑问句的读法 ,掌握学习方法;
4、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比尾巴”现场,让学生走进情境,加深对动物尾巴的理解。
以上四种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在教学中我把演、说、读、贴等活动引入课堂,使同学们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圈一圈等方法,主动探求新知。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启发想象
一上课,课件播放《比尾巴》儿歌,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们,森林王国的“比尾巴”大赛可真热闹,我们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好不好?”动人的旋律,美丽的画面,使学生进入了生动活泼的童话世界中,在“听”中启发学生的想象, 从而调动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第二环节: 比赛激趣,巩固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必须不断地在教学中显现,让学生加强记忆。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抽卡识字、开火车比赛等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巩固识字。
第三环节:读中探索,突破难点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的设置从一年级学生爱探索、喜欢尝试的特点出发,通过动画、声音等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评价比较中发展思维,主动探求问句的读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课文,引导发现
着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学习上主张“发现学习”,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经验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在1—2节的学习时,我引导学生采用读一读、看一看、圈一圈的学习方法发现新知,引出疑问词“谁”和“?”,也为放手让学生自学第3—4节作好准备。
第二步:读中感悟,探求新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它认为儿童应该“通过与现实世界、材料以及其它儿童的相互作用来建构、修正和整合自己的观点。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的
1、用旧知联系新知:迁移规律是教育心理学揭示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因此,在学生已经认识句号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自己先发现问号的形状;
2、在课件示范读课文1、2节之前, 我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课件是怎么读带有“?” 的句子的; 1、2节的读法存在哪些不同。并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
3、我重点指导问号读法:像小耳朵似的符号叫问号,它提醒我们读这样的句子时声音向上扬,就像读第二声一样。并让学生试着同桌提问, 将问号读法的学习放在具体的情境中 ,分散了问号朗读的难点;
4、接着,我示范读1—2节,让学生再次感悟;然后,请愿意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读,并鼓励其它同学参与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为什么?”使学生在评价比较中掌握问句的读法。
第三步: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新课标倡导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让学生运用1、2节的学习方法,自己学3、4节,并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读的问句读给大家听,避免了教师重复讲授相似内容,体现了扶中学的学习方法。
第四步:趣味对读,感悟理解
新课标对一年级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而丰富的表象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随着课件展示出动物图片,我设计让学生看图对读课文、分角色读、自由找伙伴读等形式,一边读一边想象,在“看”和“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强化了识字与朗读能力,从而体验阅读的乐趣。
第四环节:贴画比赛,加深理解
儿童心理学指出:学龄初期儿童游戏的发展以活动性游戏为主。为了检查学生对动物尾巴的掌握情况,结合课后“读读画画”的习题,我设计了“贴尾巴”比赛,鼓励学生边贴边说说尾巴的特点,融知识于有趣的游戏中,使学生加深了对动物尾巴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环节 :擂台比赛,熟读成诵
依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的特点,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注意稳定性的提高。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配乐让学生进行朗读擂台比赛,并鼓励学生尽量看图试着背诵课文。擂台比赛充满挑战意味,符合学生好胜的心理。
第六环节: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现代教学理念正在促进基础教育同生活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基于这个理念和结合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作业是“课后,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收集喜欢的动物尾巴的资料,模仿课文编一编儿歌”。
这一作业的设计从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使课堂延伸到课外,更开放、更有活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真正地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板书,让学生通过“贴尾巴”比赛参与板书,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看图背诵。
10、比尾巴
猴子 兔子 松鼠 孔雀 鸭子 公鸡
长 短 好像一把伞 最好看 扁 弯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整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兴趣为前提,游戏为载体,朗读为主线,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未来的书
- 宁波的服装节
- 捉蟹
- 电脑打水印
- 家乡变了
- 在公共汽车上
- 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 流行的乐趣
- 国庆节
- 可爱的“小猪倌”
- 蚂蚁与蚯蚓的“悬案”
- 一位医生与“非典”的对话
- 不该发的脾气
- 学捏饺子皮
- 我虚惊一场
- 对于成人高教的转型发展与创新型教师关系探略
- 关于新时期高职内涵建设路径探析
- 试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敏感的表征维度与形态
-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试论成人学习的SWOT分析及其成人教育应对策略
- 关于近十年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综述
- 简论对瑞士高职教育特点的分析与借鉴
- 关于“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建构
- 试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 关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研究
- 关于政策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 厘清与超越:析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
- 关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策略
-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政策执行失真及其矫治
- 关于定量分析法在高职教学考核评价中的应用
- 《孔雀东南飞》中“相”的用法
-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 关于《〈孔雀东南飞〉中的“自”字》补释
- 《孔雀东南飞》中的“自”字再探
- 也谈《孔雀东南飞》的几条注释──与黄岳洲先生商榷
- 汉代儒术统治下的一幕悲剧──我看焦、刘爱情之归宿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恨恨那可论”中的“恨”是“愤恨”吗
- “结发”注释质疑
- 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效果
- 换个方法读《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自”
-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几条注释
- 《孔雀东南飞》中“区区”释义管见
- 结构缜密蕴涵深刻──《孔雀东南飞》赏析